目前,本港的醫療服務呈兩極化發展趨勢,基層市民依賴公立醫院,富裕階層則使用私家醫療服務,中產人士的處境最為尷尬,他們不滿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太長,希望得到較好的服務,但私家醫院的高昂收費又令他們望而卻步。因此,港府當初有意在為私家醫院優惠批地時,以提供部分「經濟病床」為條件,以切合中產的負擔能力,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但令人失望的是,港府屈從於業界的壓力,決定擱置有關「經濟病床」的規定,這意味着今後的私家醫院只能為本地及外地的少數富人服務,中產無法受惠,仍然要跟基層民眾爭奪公立醫院的資源,所謂緩解公立醫院壓力就成為一句空話。這不能不令人質疑,只有少數富人受益,中產及基層卻得不到任何好處,發展這樣的醫療產業有何意義呢?
更何況,港府表示會以低於市價向私家醫院提供用地,這等於用公帑補貼商家,但商家卻沒有對社會大眾作出回饋,這是典型的劫貧濟富,既不符合港府發展醫療產業的初衷,也不利本港的整體利益及長遠發展。
而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年來公立醫院已有不少優秀的醫護人員流失,造成前線人手緊張,影響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這也是近年來公立醫院醫療事故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後私家醫院在港府扶持下進一步發展,公立醫院的人才流失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必然損害大多數市民的利益。
在商言商,私家醫院反對設立「經濟病床」並不令人奇怪,商業機構追求利潤最大化,必然要根據市場原則來經營,若當局對私家醫院作出過多的限制,投資者無利可圖,醫療產業也就失去誘因。稍早前,業界希望私家醫院率先發展婦產科,就是看中大批內地產婦希望來香港產子的前景,然而港府又以考慮長遠人口政策為由,限定產科病床不可以多過兩成,這不啻於切斷私家醫院的財路,在諸多限制下,發展醫療產業豈不是緣木求魚?
從限定產科病床到取消「經濟病床」,可以看出港府對如何推動醫療產業根本沒有清晰的思路及配套的政策,純屬紙上談兵,甚至是自相矛盾,令人無所適從。還有,早前港府宣布預留四塊地皮以興建私家醫院,本以為市場反應熱烈,不料業界僅對位於黃竹坑及將軍澳的兩塊地皮表示興趣,另外兩塊分別位於東涌及大埔的地皮,就被指太偏僻、交通不便,當區對私家醫院服務需求薄弱,再加上當局遲遲沒有公布申請發展用地的「框架」,因此業界反應冷淡,無人表示願意競投。港府在推動醫療產業上一廂情願,由此可見一斑。
港府發展醫療產業政策搖擺不定,反映其高大空的一貫作風。換言之,港府連應付一個醫療產業都有心無力,同時間要發展六大產業,更是不自量力。而且,當公眾利益及私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若港府不能公平處理,也必然招來民怨,一旦失去廣大市民的支持,六大產業必將重蹈「房屋八萬五」的覆轍,淪為「六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