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不能只講經濟發展,不交代如何提升管治水平,否則市民不會「收貨」。曾蔭權上台之初,○五年十月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以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為主題,特區政府頗有中興的氣象,可惜四年下來,政府變成弱勢,管治失誤頻繁,民意支持度每況愈下,已經在危險邊緣中徘徊。如何改善施政能力,提升管治水平,市民期望今年會在施政報告中有所論述。
明擺在眼前的,正是進一步擴大委任制,即聘用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以協助問責局長更有效推動政治與政策工作的問題。自從去年五月中啟動以來,副局及政助未能兌現施政承諾,與政黨、傳媒、議會及有影響力的團體及意見領袖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公眾至今對這批政治新人王極感陌生。
副局及政助成為政府的政治包袱,殆無疑問,如何走出窮巷,考驗政府的決心與智慧。最新的布局,是一眾問責副手落區諮詢,收集地方民意民情作為施政報告的參考,構思尚算不錯,既可提升曝光度,又能考驗應對能力。十月中施政報告發表之後,應該再次落區察看民間的反應,為施政護航。
副局及政助應建立與地區團體及領袖的長期關係,下決心扎根地區,確有必要。當年董建華曾有局長落區的構想,最後無疾而終,極之可惜,今有副局及政助牽頭,值得支持,希望不是走過場做騷而已。
長遠而言,擴大委任制能否取得民意支持,道路崎嶇,薪酬待遇過高,對疑似政治訓練班學員的副局及政助,其實是弊多於利,公眾期望稍後政府經檢討後,可以大幅調低,政府如何拿捏平衡,是一大難題;而更具挑戰性的,是政治任命官員與常任公務員,尤其是政務官的磨合問題,目前仍未曝光,好戲尚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