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部門之間也官僚

不要以為政府只會對市民「官僚」,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也官僚得很。

告士打道爆水管事件,癥結在於部門之間也官僚,沒有為大局着想,只從自身角度出發,不願讓步。運輸署不想被駕駛人士投訴,告士打道是最繁忙的道路,遇上水務署封路換水管申請當然是按本子辦事,慢慢地研究申請的可行性。而水務署也習慣了工程急不來,於是也歎慢板,先由兩署中層官員用電郵來來往往,大家試圖在雞蛋裏挑骨頭,之後來往電郵升級至兩署的首長級官員,也是你推我讓,耗費不少光陰。

就這樣,換水管工程分期進行,數年下來也未能完成。熟悉政府運作的朋友都知道,跨部門協調是政府最弱的一環,跨部門就是「你踩我地盤」,需要另一部門的合作幫忙。除非有高層官員居中調停,否則項目就會像換水管般拖拖拉拉。

「官僚」是政治和社會學上的理念,本來並不帶負面意思。「官僚」是決策、執行和執法之間的組織和安排,任何有清晰層級和行政分工、有行之已久的招聘和晉升機制的架構,都是官僚架構。

但當官僚體制開始擴大膨脹,層級就會增加,分工愈來愈細緻。遇上問題,官員先會問:這應是我負責的嗎?「誰負責」已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爭拗的問題。

官僚制度能不官僚嗎?可以的,但要動大手術,精簡人手,減少層級,增加橫向聯繫。這儼然換心臟的大手術,弱勢領導想也不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