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無牌熟食小販禁之不絕,本報曾踢爆香港仔利東邨、青衣長發邨、屯門良景邨及東涌逸東邨等多條公屋屋邨,先後淪陷成無牌小販黑點。無牌小販公然在邨內商場及空地明火煮食,更有小販因為逃避小販管理隊追截,將盛載食物的車仔檔左推右推,險象環生。無牌小販為求生計,最近改變經營模式,棄用傳統的小販車仔檔。
十點後擺「大菜牌」
晚上八時許,觀塘樂華北邨平台附近的巴士站一帶,坐了十多名戴着無線耳機的男女「街坊」,他們並非乘涼,而是等客落單。他們警覺性甚高,不時四處張望,當看見有熟客靠近時即熱情招呼:「今晚啲紅豆沙好靚,要番碗嗎?」該名熟客說:「好,要一碗紅豆沙、一碗綠豆沙。」無牌小販即致電給同伴,不消幾分鐘外賣便速速從遠處送到。
到晚上十時,突然像有人發號施令一樣,眾小販齊齊將以發泡膠製成的「大菜牌」公然放在地上,菜牌除了中文外,還有泰文,明顯是要吸引泰籍傭工。這批無牌熟食小販售賣的食物五花八門,燒賣、腸粉、冷熱糖水、白粥、炒麵,甚至連揚州炒飯、乾炒牛河都有,儼如一間茶餐廳。
向客硬銷電話預訂
眾小販一直沒有大聲叫賣,等客人上前準備落單時才稍作推銷。記者走近其中一名中年女小販時,對方輕聲問:「哥哥,想食乜嘢?」記者說:「揚州炒飯。」對方便表示要等十五分鐘,隨即致電話一名幫手落「柯打」謂:「要一碟揚州炒飯!」等候期間,她向記者表示揚州炒飯很新鮮,即叫即炒、十分乾淨,她更說:「下次幫襯時唔想等嘅話,可打電話預訂。」
毗鄰的糖水檔則一早預備存貨,將凍糖水放在盛載冰皮月餅的「錫紙保冷袋」內。「唔該一碗楊枝甘露!」負責落單的女子發現沒有現貨,即致電家中的「廚房」,十分鐘後,一名手持紙袋的中年男子將糖水送上。該名男子送貨後逕自步入一幢公屋,記者尾隨其後,發現他居住樓層的公眾地方,擺放了幾個裝滿糖水的發泡膠箱,及早前送貨時使用的同一款紙袋。
有小販表示,擺檔的人都是以前做小販的老街坊,但生意卻大不如前。擺檔時間由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十五分,直至巴士尾班車開出後便收檔。據悉,樂華北邨平台在○三年前,起碼有三、四十檔熟食小販檔,但公屋扣分制實施後,情況一度收斂。
議員建議加強打擊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出,房屋署應加強打擊街頭無牌熟食小販,保障市民的健康,也要嚴懲被用作無牌煮食工場的公屋單位住戶,同時建議放寬對小販的規管。
房屋署發言人指,專責打擊屋邨無牌小販的「特遣行動組」,在全日不同時段執勤。以樂華北邨為例,在今年首八個月,曾在十八次行動中檢走小販的物品,更有五次成功拘捕小販,同期,特遣隊更在全港執行三百多次的巡查。若公屋居民非法擺賣熟食,根據屋邨管理扣分制會被扣七分。而現時全港共有四十五個無牌小販黑點,食環署轄下各分區的小販事務隊,每天均在小販黑點巡邏及掃蕩。
捧場客讚夠特色盼納規管
樂華北邨無牌小販存在已久,以往入夜後,邨內空地或巴士總站旁都化身成熟食大笪地,政府多年前加強執法,令小販由地面轉戰地下,繼續經營。但有多名居民直言,屋邨無牌小販有存在價值,批評政府規劃失當,建議將其納入正式規管。
「小販做得鬼祟,我哋又食得鬼祟。」張太居住的秀茂坪邨只有一個商場,晚上商店全都關門,要被迫到毗鄰的樂華北邨光顧無牌小販「醫肚」,否則就要長途跋涉搭小巴到觀塘,非常不便。「屋邨無牌小販有很多特色,對居民亦有需要,只要找地方給他們擺檔,再加以規範就可以。」
「匿埋整仲擔心衞生」
家住順天邨的何小姐亦說,經常與朋友到鄰近的樂華北邨食消夜,貪其夠方便及多選擇。她指出,小販在空地兩邊擺檔,居民則坐在一旁食消夜,「若他們要匿埋整食物,我反而更擔心衞生情況。」
頻爛尾齋噏推地區經濟
經濟不景,部分市民要靠做小販維生,惟本港流動小販牌照、固定攤位牌照和熟食檔牌等逐年減少,而且發牌條件嚴苛,小販被迫無牌經營;而近年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而發展的露天市集,大多慘淡收場,原訂在天水圍發展的地區經濟活動,計劃未推行更胎死腹中。
要補貼政府縮沙
去年金融海嘯期間,政府擬將天水圍濕地公園旁112區的空地,用作開拓地區經濟活動,為天水圍居民創造就業職位,早前已投放一千六百萬元為土地鋪瀝青,並設置排水系統和臨時廁所。發展局共收到五份計劃書,包括大牌檔食肆、機動遊樂場及紅酒倉庫等。
然而計劃雷聲大雨點小,發展局早前表示,所有計劃書均要求政府補貼,當局未能選出合適方案。
同樣以振興本土經濟的上環大笪地,在○二年十月重開後,最初由私人承辦商經營,但爛尾收場,○三年底由政府接手,由於人流稀疏、場面冷清,大部分商戶已意興闌珊離場,結果政府要提早半年至○四年二月結束營辦。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