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災過後,安置災民成為重大問題。災民家園被泥石流掩埋,今後除了重建問題,還有搬遷問題。災民可在其他地方再建家園,但在傳統的地域觀念下,這些村民死守陣地「打死不撤」,也令官員們大感挫折。
撤離工程龐大,可以分區分梯次撤離,但撤離問題還需經大多數鄉民同意,最重要的是相關配套措施像地點、經費都要完備。在高雄縣受災嚴重的林邊鄉,目前還有九成居民的房舍遭到淤泥阻塞。由於長期抽地下水,林邊鄉地層下陷,清除淤泥困難,政府建議撤離,村民都面有難色,不願配合。現在大家都口袋空空,要另建家園,無法馬上自力更生,因之村民決議除非五花大綁,否則打死不撤。
馬英九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說,風災前政府曾建議危險山區的部落村莊要撤離,但村民不肯,才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馬英九說出了事實,因地域觀念及往後謀生問題讓村民死守家園,只不過馬英九的說法成為指摘「他們」,而非以「我們」來概括,因此馬英九被攻擊「沒有同理心」。
又如台東縣原住民排灣族,在颱風來襲,只見村民不分男女合力堆沙包,不讓河水越堤,水位已淹到腹部,大家仍死命保護河道,事後村民回憶道:「這邊的山,那邊的山,全垮下來了!」部落所有族人一起搶救河堤,男人冒險繞過山壁鋸斷阻礙河床的樹幹,女人負責堆沙包。這是一場與大自然艱苦的決鬥,最後在危機意識下逃過一劫,感受到能活着真好。
台灣山區還有許多部落,山上田地全被水沖走了,平地的生活他們不習慣,這一群「打死不撤」的人又摸索回舊地,找尋失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