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雙重身份

數年前,民間對價高者得、未有考慮非牟利機構的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招標方法有諸多質疑,政府臨崖勒馬。若當時叫停不了,今天的中區警署可能會像尖沙咀前水警總部般,成為不倫不類、帶着濃厚仿古味道的偽古蹟,歷史建築的軀殼,淪為又一個商場的陪襯。

發展局成立後,與馬會攜手倡議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活化,馬會樂意斥巨資負責此項工程,年前邀請了「鳥巢」的建築師設計新地標。一百多米高的「玻璃竹棚」結構極具震撼性,但也同時讓中半山居民反感,群起反對活化計劃的建築高度。馬會在諮詢中收到清晰訊息,於是答應重新規劃。

今年初,十三個保育、環保和居民組織聯合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按早前古物古蹟辦事處的研究報告,要求中區警署的新建築設不超過七十七米的高度限制。民間團體以行動回應社區訴求值得支持,按照條例,城規會有責任盡快審議。聆訊本已安排在九月初進行,誰知規劃署卻上書城規會,要求押後聆訊,理由是大家應先給予馬會足夠時間公布新設計。

規劃署的動作極度不妥。在規劃事宜上,城規會擔任決策和仲裁角色,但今次政府有雙重身份,既是倡議者,也是監察員,規劃署究竟以哪個身份阻撓民間申請的及時聆訊?

我相信馬會的新設計不會再有超高的竹棚,將與周邊環境更協調,回應民意,我也相信社會信任馬會而不是發展商牽頭搞活化。我們期待新設計時,為何城規會不可以審議民間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