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虎嘯:基本沒譜壯大云乎哉

九七回歸之後,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是大政方針,如何貫徹落實,涉及許多問題和環節。其中十分重要者,就是「如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鄧小平就考慮九七收回香港主權後成立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香港治權的回歸,進而實現人心回歸,這個政治歷史脈絡是非常清楚的。

所謂「愛國者為主體」牽扯下列問題:一是在香港甚麼人才算「愛國者」?二是這樣的人到哪裏去找,怎麼挑選和培養?三是通過甚麼途徑和方法讓他們走上「治港」崗位,成為「主體」?這些問題,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到如今回歸十二年,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兩個時代跨越了,中央也沒有解決,甚至連一套標準和方法都沒有。這些年,北京在如何安排「港人治港」問題上,更沒有緊緊扣住「愛國者為主體」這個主題。可以說「以愛國者為主體治港」雖然已「構思」了二十多年,但仍然是一句空話。

在香港,甚麼人是北京心中的愛國者?那是似明似暗而且模糊,其範疇忽而很窄,忽而很寬。像首任特首董建華及北京全力支持把他們推入立法會的那些議員們,應該算是「愛國者」吧,他們也在「港人治港」的位置上,然而,和他們政治理念對立、在國家民族認同上相反者甚至鬥爭者,又算不算「愛國者」呢?好像也算,否則,他們怎能被推上「港人治港」的高位大權在握?北京在這方面的用人行政相當模糊混淆,基本沒「譜」。

由於標準一忽兒明、一忽兒混淆,愛國者如何挑選和培養,也是完全沒譜,一忽兒看張三像愛國者,一忽兒又覺得他不夠愛國。北京似乎七拼八湊了不少人,但有用者不多,而能用之人如何「上崗」更無周詳計劃,「壯大」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