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不少評論都寄望盡早實現「胡馬會」。國共兩黨主席早已有「胡連會」、「胡吳會」,輪到馬英九,如果以黨主席身份見面,也不算破天荒的政治事件,而如果以國家主席(總統)的身份相會,又有技術上的困難無法克服。
不妨說,胡馬各以黨主席身份會面,只要在適當地點、適當時機,隨時都可以安排,而馬英九如何在兩黨主席會面時,消解他的「總統」身份而避免島內「急統」的輿論反彈,那才是難度所在。
馬英九上台執政時,以「不統、不獨、不武」為兩岸政策底線,其中「不統」語義含糊,實際上是指在他任內「不統」,這「不統 」是他任內的緊箍咒。
如果有「胡馬會」,雙方都會強調黨主席循例見面,但台灣民間的解讀,卻可能南轅北轍,綠營趁機起哄,譴責總統賣台,萬一又有一些內部消息走漏,讓綠營抓住把柄,更可能給民進黨一個翻身反撲的機會,那豈不是自找麻煩?
兩岸統一議程,在江澤民時代採取強力壓服,事實證明幫了民進黨大忙,近年以事緩則圓的對策,反倒成果顯著。有此教訓,國共兩黨實不必急於安排「胡馬會」,統一既然不可能在馬英九任內實現,不如幫他創造條件,好好經營幾年,改變島內政治生態,為統一談判作好鋪墊。
「胡馬會」是遲早的事,對馬英九來說,走這一步還是顧慮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