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26/07/2009

小學重建變屏風樓教局隱瞞

灣仔區一個重建小學計劃,被指諮詢時未有提及將成為社區活動中心與教堂合而為一的混合式建築,居民擔心原本樓高五層的學校,加建至十六層後將形成屏風效應。事件在灣仔區內鬧得沸沸揚揚,不滿教育局隱瞞建築規模的聲音此起彼落。灣仔區區議會主席批評有關重建計劃諮詢時「講啲唔講啲」,大有取巧成分。

位於灣仔豐樂新邨旁的地盤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豐樂新邨居民陳先生則怒火中燒,「我住喺隔籬,一直都唔知會起成咁,成個『U』形屏風起喺前面,乜都遮到冚啦!」陳指居民一直只知悉地盤會重建聖公會聖雅各小學,今年四月動工時,才獲悉校舍將重建成三合一混合大樓,不少居民均大為錯愕,認為政府有意隱瞞,已組成關注組要求與當局對話,惟一直未獲合理解釋,居民坦言將力爭到底。

擔心加重交通負荷

另一居民麥先生亦擔心上址擴建成混合大樓後,勢必令人流增加,加重交通負荷,「嗰幢大樓成十六層高,到時一定好多人出入,啲交通都唔知搞唔搞得掂,政府根本就想偷天換日,起小學變咗起屏風大樓?」

對於居民的指摘教育局發言人一概否認,重申校舍重建工程由政府資助,而教堂及社區活動中心的重建費用則由聖公會以私人經費支付,而當局早在○八年已就有關小學重建計劃正式諮詢區議會。

不過,灣仔區議會主席孫啟昌卻指有關諮詢有取巧成分,「因為小學要向政府攞資助,咁先通知區議會,但有關教堂同社區活動中心嘅嘢就一隻字都冇提過,冇理由同一個地盤嘅嘢會斬件嚟講!」孫指當局倘在事前作詳細諮詢,便可得知居民意向,減少不必要爭拗。

團體炮轟欠缺規管

「本來起小學係一件好事,依家變成屏風小學,真係搞笑!」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批評政府對於新建樓宇高度欠缺規管,令高聳的大廈愈建愈多。譚指上址位處市區,人煙稠密,興建大型建築物勢必形成「屏風效應」,對附近居民造成影響。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重申,校舍重建計劃並沒改變土地用途,亦多次聯同各方面與居民會面以釋疑慮,「新校大樓會有一個空中花園,加強自然通風,高度同附近大廈差唔多,唔會有好大影響!」張又稱,重建計劃已充分顧及鄰居感受,並將影響減至最小,加上該校已縮班,由原來一千多人,減至七百五十人,交通流量與之前無異。

記者 徐曉敏

投訴辨法 - 歡迎來函或電話查詢
直線電話:3600-9988
總機電話:3600-0000 內線:9988
電郵:soc.service@oriental.com.hk
來函請寄:大埔工業邨大昌街23號東方報業中心
東方日報投訴組收
個人資料絕對保密。匿名投訴恕不處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