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濟世狂言:香港建文學堆填區

特區文化界又有人吵吵鬧鬧,要求政府建立「香港文學館」。四年前,我就聽羅琅先生說有此倡議,而且已直接對長官提及,他最近哀嘆:「說了,也白說。」我對友人說:「如果我們向政府建議建立『香港文學堆填區』,相信各界都會支持。堆填區堆的第一本書就是《我會做好呢份工》,然後堆填各路政客十二年來寫的垃圾文章匯集成的書籍。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和副局長潘潔會暗暗叫好,卻為保烏紗帽不敢付諸行動。」

文學堆填區不是為了「焚書坑儒」,而是為了保存香港出版的文學書籍、政治書籍。為何包括政治書籍?因為在我看來,政治就是笑話,高官、政客寫的書,如今你我看了未必覺得可笑,但事過境遷,再翻出來看,你就會笑起來。汪精衞那許多指天篤地的嚴肅文章,如今我們重溫,就會視為幽默精品。

文學堆填區不必建成豪華大廈,但還是需要有瓦遮蓋,擋風擋雨,使那許多書籍能保存完好。為表誠意,我自己出版過的《毛澤東詩詞演義》一類都可拿去堆填。相信文學界朋友們都願意參與堆填,「敝帚自珍」不如公眾欣賞。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寫的詩文是甚麼「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從來承認自己寫的是「反動詩歌」、「垃圾文章」,則堆填是我作品的最佳歸宿。

年前,德國漢學家顧彬指「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全是垃圾」,我深有同感。內地學術界有不謀而合的規矩: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至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時期的文學屬「現代文學」,一九四九年至今則是「當代文學」。「全是垃圾」說得太過分,但「大部分是垃圾」則是事實。改革開放後,至少有十年時間內地每天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包括《吳三桂大傳》之類,其實都可引進香港來堆填。堆填要採自願方式,不可強迫,才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