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歲的杜四妹兩年前證實患上肺癌,接受化療與電療後病情仍未好轉,「肺入面嘅腫瘤大過隻雞蛋,日日壓住我,好痛,好痛!」杜婆婆育有三名子女,但俱屬低收入一族,多年來與丈夫靠綜援金維生。傳統治療未能令婆婆病情好轉,醫生建議服用每月需費一萬八千多元的新標靶藥物,子女雖生活艱難,但仍傾盡所有為母親治病。
「唔通窮人冇資格長命啲?」
「食咗隻藥真係好咗好多,但係成兩萬蚊一個月,啲仔女邊有咁多錢再買,依家冇藥食,日日好似等死咁!」婆婆以無比落寞的語調說。
目睹母親「有病冇錢醫」且日漸瘦弱,吳先生坦言有錐心之痛,「我做份保安,賺得嗰幾千蚊,仲有兩個仔女要養,唔通真係要去借貴利醫阿媽?」吳指現時每次覆診,醫生為母親處方的仍然是同一種標靶藥,家人因為再無法籌錢買藥,令杜婆婆已斷藥數月。
對於醫管局拒絕資助具藥效藥物,吳先生愈說愈火,「我問過醫管局同社署,個個都話幫唔到我,明明有藥都買唔到,唔通窮人就冇資格長命啲?點解香港會搞成咁!」
香港防癆心臟及胸肺協會名譽顧問醫生陳兆倫表示,治療肺癌標靶藥物必須按照醫生規定服藥,一旦停藥後果堪虞,「啲癌細胞可能會喺停藥嗰陣反彈,令啲藥控制唔到個病,或者會形成抗藥性,咁個病人就好危險!」
醫局向錢看 拒堵塞漏洞
「醫管局根本就唔係醫人,乜嘢都係睇錢份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炮轟政府為公共醫療投放資源不足,加上藥物名冊奉行「用者自付」政策,令基層市民苦陷「冇錢冇得醫」困局。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直指目下醫療制度未能切合病人實際需要,所謂的安全網早已「穿窿」,「好似黏多糖症咁,一年藥費可能要幾百萬,唔係人人畀得起!」梁指生命無法斗量,認為醫管局須檢討醫療制度,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藥物資助。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在醫管局現有藥物名冊制度下,綜援受助人如服用通用或專用藥物,將可獲豁免費用;至於非通用或專用藥物(即並未納入藥物名冊之藥物),醫管局與該署均未能提供資助。
至於醫管局方面,本報於五月二十日向該局查詢上述個案,惟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新藥未納名冊 資助多掣肘
撒瑪利亞基金成立於一九五○年,旨在向有需要人士提供醫療項目資助,現由醫管局負責管理。醫管局推出藥物名冊時,曾承諾病人如有需要,可透過撒瑪利亞基金解決自費藥物的購買問題,亦即所謂「沒有人會因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醫療服務」的「安全網」。在現行政策下,經濟有困難的病人通過醫務社工審查後,可向基金申請在公立醫院或診所所需之自費藥物或醫療開支費用。
不過,有醫務社工透露,過去仍有不少病人因無法申請基金而未能購買自費藥物,「基金只係資助藥物名冊入面嘅自費藥,而且仲係有限度資助,好多未入名冊嘅新藥就算有效都幫唔到,見到啲病人係咁等死都好無奈!」
■記者 徐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