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樹木監護人

香港不少老樹的年紀比我們的祖父母還要大,但政府卻沒有給予它們「長者」般的尊重,尤其是運輸、路政和工務部門,向來認為樹木是工程障礙。年前,銅鑼灣要進行渠務工程,工程師面對位於工地範圍內的大樹的處理方法,是暫時把它們移植。這點,唐英年也基本承認了,說香港因工務工程而需要每年平均砍伐一萬棵樹。然而,若政府尊重樹木,為何不在工程規劃的階段就考慮保護,例如把工地稍移?

新加坡被譽為花園城市,它的城市綠化為全世界讚嘆,成為該地生活質素的象徵,也增加新加坡吸引跨國企業設總部的優勢。新加坡早已成立法定機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整體綠化政策。管理局的網頁說,他們是城市樹木和綠化的「監護人」。

「監護人」的心態,是愛護,是對樹木感到自豪,與我們政府勉強、並非出自內心的管理樹木,有價值觀上的差別。這個管理局不但是執行單位,還是政策制訂和研究的中心。管理局認為,堅持城市綠化生態的持續研究,才可創造一個知識的網絡,讓前線人員擁有最新的技術管理樹木,減低樹木風險,優化樹藝和管理方法,並利用新科技檢查樹木健康狀態。

新加坡公園管理局的研究,除涉及樹木知識,還有樹木賴以維生和成長的土壤。土壤科學是管理局的「城市綠化及生態研究中心」的工作重點,致力研究哪些土壤適合城市樹木?如何提升泥土的質素?還有是新興的種植地點,如建築物外牆和天台等,需要怎樣的土壤?

香港樹管專責小組經研究後決定不立法,只用行政措施成立「樹木管理辦事處」等。我對這些機構有兩個期望:一,它願意成為樹木的監護人;二,它同意推動樹木和土壤有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