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三月,北京召開「人大」、「政協」前夕,突然傳出董建華即將下台,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消息。
這之前,中央最高領導人參加澳門慶典,「臨時」把董建華及一班高官召到澳門,先在會客室單獨見了董建華一會兒,然後兩人走出。董建華和一班高官一字排開,中央領導人站在他們的面前開始「訓話」,中心意思是讓老董及特區政府「查找不足」。此舉立刻在香港掀起軒然大波,輿情紛紛猜測,這是中央公開批評老董,表示對他施政的不滿,可見董建華地位岌岌可危。
不過,那時仍有一部分「愛國愛港」人士和輿論一如既往的「挺董」,認為中央領導人的「查找不足」之說是在鼓勵鞭策董建華,是「支持他依法施政」,是支持他更好地管治香港的表示,他們認為董建華半路下台是絕不可能的。直到三個月後的「兩會」結束,一切真相大白了,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查找不足」有着如此這般的「深刻含義」,原來「政治問題」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其實,最遲到二○○○年,也即董建華執政三年後,香江政壇和社會就出現了「倒董」和「挺董」之爭。「挺董」主要是中央和本港「愛國愛港」陣營中的部分人士;「倒董」則相當龐雜,有香港的民意,有反對派,有一些利益集團,也有相當一部分「愛國愛港」人士,他們對董建華施政不滿,利用各自的人際網絡和渠道向中央反映意見。
到了後期,連中央內部也不是「挺董」鐵板一塊,對董建華能不能管治好香港有了不同看法。然而,中央不到最後作出「董下」的決策,對外當然還是一致「挺董」。
今天,香江又有了「挺曾」和「倒曾」之說。然而,曾蔭權比董建華「弱雞」得多,所謂「挺曾」的理由只是擔心香港人才匱乏,換誰好呢?不如就讓他再幹三年吧。而「倒曾」則理據充分,「左中右」皆然。最耐人尋味的是,中央近來未有甚麼「挺曾」言論,回歸十二年慶祝活動無派甚麼人來港為曾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