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梅可茵
為期三年的醫療券計劃於今年一月一日推行,每年為七十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五張面值五十元的醫療券,但不少長者反映在使用醫療券時經常碰壁。七十六歲的梁婆婆患有氣管炎,每年至少前往耳鼻喉科專科私人診所求診四次,每次診金二百元。梁婆婆原以醫療券繳付診金,未料求診診所卻沒有參加計劃,「諗住用醫療券睇專科,點知好多間(診所)都唔收,咁不如唔好搞!預約街症又成日冇位,真係好煩!」
患有聽障的鄧伯亦有同樣經歷,醫療券推出不久後,隨即向相熟家庭醫生要求身體檢查,但因診所未有參加計劃而未能成事,「有醫療券又有咩用?好似依家咁,有等於冇!」
「睇一次病用晒一年面額」
即使有長者成功使用醫療券,亦大呻「搵笨」。年逾八十的麥伯患有高血壓、糖尿及膽固醇過高,每月須到公立醫院門診,礙於門診名額經常「爆滿」,早前嘗試以醫療券向私營診所求診,事後發現極不划算,「我用咗兩張醫療券,但係仲要補番百幾蚊,睇門診都只係六十蚊,好似益晒啲私人醫生咁!」
衞生署資料顯示,全港七十歲以上長者約有六十六萬人,截至五月底,只有九萬六千名合資格長者曾使用醫療券,即不足一成半;而參與醫療券計劃的醫生則約有二千二百人,但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三人退出計劃。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指出,計劃參與醫生數目偏低,難成功推行,「長者一定有佢睇開嘅醫生,只係得二千幾個(醫生)參加,唔通要長者特登試新嘅醫生?」王亦批評醫療券面額過小,「老人家睇一次醫生可能用晒一年嘅醫療券都唔夠,政府如果想幫佢哋,就唔應該咁小恩小惠!」王建議增加醫療券面額至每年一千元,並簡化醫生登入網站程序,吸引私營醫療機構參加。
將「門診排長龍死症」外判
「醫療券根本係將公營門診排長龍嘅『死症』外判畀私營機構,一啲都幫唔到老人家!」社區組織協會主席何喜華認為,醫療券資助金額不足,長者需大幅補貼差額,「根本就係政府出豉油、長者出雞,如果係有心嘅,就應該好似以前推動學童保健,就算睇幾多次都免費,但係政府又唔敢做!」
就計劃參與率偏低問題,衞生署發言人只稱,會在有需要時調整宣傳及支援服務的安排。發言人又指,由於計劃只屬試驗性質,會先由較少金額及人數開始,會在計劃推出一年後作中期檢討,並於三年完結後進行全面檢討,包括計劃成效、資助範圍、資助金額等。
成本高須添置電腦
醫學界人士坦言醫療券使用程序繁複及需添置電腦,因而令吸引力大減。香港醫學會會董馮宜亮指出,舊式私營醫療機構大部分缺乏電腦系統,但參閱醫療券計劃使用者必須添置電腦及上網,費用比醫療券收益更為高昂。此外,醫療券網頁的登入程序繁複,部分醫護人員欠缺上網知識,亦令機構退出的意欲大增。馮宜亮建議簡化醫療券登入程序,並增加計劃的優惠,吸引醫生參加。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蔡惠宏亦承認,曾有醫生反映首次登入醫療券網站時因手續繁複而打退堂鼓。蔡建議當局檢討登入程序,擴大受惠者範圍至五十歲或以上人士,並加強計劃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