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指點江山:公僕的應有情懷

在現代社會,人民是社會主人,政府人員是社會公僕,這應是公務員的基本認知。而這一認知是基於如下事實:公務員的薪酬及政府一切行政開支,均來自納稅人款項。所以,人民才是公務員真正的老闆!

早在封建帝王時代,做臣子的都懂得「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的道理;思想境界更高的如北宋名臣范仲淹,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又如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則具「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抱負。這些都是公務員應有之義。

本港公務員薪酬之高世界有名。回歸前後的港督或特首,薪酬高於美國總統;高、中、低級公務員薪酬遠高於英國和中國內地。究其原因,是在百多年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管治者充滿「過客」心態,充斥短期行為。而在當時的環境下,高、中級公務員大多來自英國,因離鄉背井,故此將公務員薪酬訂得比祖家高好多,既有吸引人才的考慮,亦包含對殖民地掠奪的因素。這就是香港公務員薪酬畸形高的歷史原因。

關於香港回歸的中英談判過程中,中方基於尊重歷史及平穩過渡的考慮,在《中英聯合聲明》和其後制訂的《基本法》中,對本港公務員薪酬作了充分的保障。問題是:一、香港市民是社會主人,公務員是社會公僕的定位沒有變;二、經濟周期高一浪、低一浪,時而通脹、時而通縮的客觀規律沒有變;三、根據薪酬趨勢調查數據,公務員薪酬可加可減的機制沒有變。

明白以上道理,特區政府面對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寒冬,應對公務員進行公僕意識再教育,令公務員在逆境中與市民共度時艱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