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一身皆是寶,它的多個部位都有豐富的藥用價值。
桑葉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宣肺解表,清肺潤燥,清肝熱,養肝陰之作用,可治療外感風熱咳嗽,常與菊花、連翹、杏仁等同用,如桑菊飲。清代精於婦科的名醫傅青主曾提及桑葉為收汗之妙品。李時珍亦提及桑葉明目長頭髮,慈禧太后常服含桑葉、菊花的「明目延齡丸」,可提高視力,促進頭髮生長。
桑枝為桑樹的嫩枝,性味甘微苦微寒,能祛風濕熱,舒筋絡,利關節,多用於四肢關節熱痛。桑枝可根據症狀而單用煎服或單用熬膏服,如《景岳全書》的桑枝膏因單味藥力較弱,每與其他祛風濕藥同用。
桑椹子是桑樹的果穗,性味甘寒,有滋陰補血之功用,可用於陰血虧虛的頭暈耳鳴,目暗昏花,失眠等。它亦可生津潤腸,用於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唐代《新修本草》曰:「單食,主消渴。」
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原名桑根白皮,性味甘苦寒,具有清肺止咳,降氣平喘作用,因它寒性較大,多治療熱性喘咳為主。桑白皮兼有利水消腫功效,以治療熱性水腫。
桑寄生為桑樹的寄生植物,性味苦甘平,能祛風濕,強筋骨,尤長於祛風以治風痹,並能養血以治虛痹及血虛胎動不安,因有補肝腎強筋骨作用,亦多用於肝腎虧虛之腰膝痠痛乏力,臨床上常與獨活、秦艽、桂枝、杜仲及當歸等藥同用,治療肝腎、氣血不足的風寒濕痹痛,如獨活寄生湯。近代藥理研究發現桑寄生有降血壓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推廣小組
scm@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