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嬌案審結後,網上出現大量討論,兩種基本的看法針鋒相對:一說輿論壓力使司法公正了,一說輿論壓力使司法更不公正。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左右司法的本來是「黨的一元化領導」,黨委掌握公安、法院、檢察院等大權,不管實際案情如何、法律條文如何,一切都可由黨委「話事」,由黨委巧妝打扮。
但互聯網時代,公眾輿論力量已遠遠超出原來可以控制的範圍,網民的輿論力量無遠弗屆,日益壯大。現今的網民,不但有言論,還有行動。對於「和諧」社會,言論自由本來就有無形威脅,現在加上實際行動(包括示威、前往當地協助聲援、聚眾行事等等),更加形成有形的威脅。
鄧玉嬌案的輿論力量,就表現在全國範圍的民意大傾斜,網民更主動、更大膽、更有組織,萬一審判結果與大量網民的期望相去太遠,可能造成全國大範圍的示威活動。雖然事情只涉及一個民間弱女子,但示威一起來,免不了帶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有當地的,也會有全國性的,到時民間怒火燒起來,後果可大可小。
黨的一元化領導遭遇強大壓力,只好向民間輿論讓步,盡量低調行事,為免夜長夢多,短時間速戰速決。在量刑上也盡可能滿足民意的期望,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讓事態擴大。
輿論壓力使早前政府有意掩蓋案情的願望變得風險很高,只好以大幅度減刑來減壓,一切考慮的出發點,還是現實的政治利害。
結論是:輿論壓力使司法不敢無法無天,但黨比法大,離司法公正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