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雖然提升流感警戒級別至大流感肆虐全球的最高層次,無奈美、加、澳等大國自行其事,並無積極配合世衞的指引,反映危機當前,政治因素壓倒專業權威,所以全球受新流感威脅的各國只能各自各精彩,按照「國情」作出最優選擇,世衞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而已。
抗疫的主戰場,從全球的層次講,正逐步轉向爭奪能有效抗擊新流感的疫苗。瑞士、法國與美國等大國的製藥公司均聲稱已成功或接近臨床階段,可於今秋面世新疫苗,藥商牟取高利,大國運用影響力搶購,世衞能否作出有力協調,使真正有需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能夠優先獲得配給,其權威性面臨考驗。
香港抗疫轉進新階段以來,人心尚算穩定,未有出現恐慌,但政府的所謂「緩疫」措施所發出的訊息頗為混亂,尤其是小學及幼稚園停課所帶來的影響,不少學校與家長措手不及,直接或間接困擾家庭正常生活與學生的家居學習活動。基層家庭的父母手停口停,難以留家照顧子女,即使考慮由補習社託管,卻擔心衞生環境欠佳;原校託管則恐怕疏於溫習,只有遊戲,教人無所適從;學校推出網上學習,也不是每個家庭能有上網的配套安排,基層家庭至為無奈。
「緩疫」的說法往往誤導市民,以為疫情因為新流感的殺傷力頗見溫和,與季節性流感不相伯仲,已見「緩和」,殊不知政府的意思,是要通過各種措施,減緩病毒在社區蔓延的速度,停課的安排,原意在於達致減慢潛藏於社區的病毒在學童之間的傳播。
「緩疫」的概念確有不清晰之處,容易誤導市民。事實上,政府宣布進入緩疫階段時,只聚焦於全港小學及幼稚園停課十四天,以及指定八間診所照顧出現流感徵狀的病人,沒有較多篇幅介紹其他的配套措施,令市民對前景變化缺乏足夠的認知。
中產家庭較有能力及時作出應變,可憐基層家庭則有心無力,問題是本月尾復課後,學校一旦再現感染個案,被迫再次大規模停課,到時帶來的混亂,肯定令市民更難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