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港滿街病樹枉叫國際都會

康文署的樹木管理政策一向為人詬病,從樹苗質素、樹種選擇、栽種地點,到日常護理均叫人失望。生時,樹木得不到妥善照顧;死後,斷枝枯葉統統被康交署棄之如敝履,沒有詳細分析和記錄其「死因」吸取經驗,以致問題屢犯不改。多年來,康文署的樹木管理政策一直原地踏步,絲毫未見寸進,較歐洲、日本和新加坡等地落後,所謂的國際大都會,連樹木也無法照顧好,其他民生事項豈不更弄成一團糟。

位於尖沙咀心臟的九龍公園,樹影婆娑,是鬧市中難得的綠洲,是乘涼、遊覽的好去處。不過,園內不少老齡巨樹木因多年來不斷受到強風吹襲而傷痕纍纍,身患重病,隨時塌下,重演去年赤柱刺桐樹倒塌殺人的慘劇。

「九龍公園好多樹都有潛在危險,普通人也看得出,但遲遲未見康文署有任何補救措施。」本報日前聯同註冊樹藝師劉文忠,由清真寺旁的入口走進九龍公園,單在荷花池和玫瑰花園一帶,已找到十多棵病樹。

樹身有菌 好多腫瘤

尤其以鄰近荷花池的兩棵樹,病情最嚴重。「這棵洋紫荊樹身有菌,而且有好多腫瘤,好易折斷,樹根又爛,明顯是有健康問題。」至於旁邊的大葉合歡,樹身也在早前被強風吹至嚴重傾斜,樹身出現大窿,變成「空心樹」。劉文忠指,以健康狀態而論,這兩棵樹「一定要斬」,否則隨時折斷倒塌,傷及途人。

康文署對病樹視若無睹,除了反映他們的專業知識不足,未能及早發現問題之外,康文署向來沒有在颱風過後為樹木細心驗傷,以及制訂詳盡的驗傷報告,都是問題癥結所在。

每年夏季,本港都會受颱風吹襲。每每風暴過後,全港都會有逾千棵樹木受損或倒塌,但康文署只懂作出「被動式回應」,即是將塌樹和斷枝鋸掉、清走,及填寫一份簡單報告了事,卻忽略對受破壞的樹木作有系統的資料搜集、研究及分析。

政府康樂助理員工會會務顧問袁子坤表示,颱風過後,前線職員會清理樹木,當中包括扶樹、修剪及移走有危險樹木,同時也會將相關資料,例如樹木所處的地點、品種、數量及其處理辦法記錄,然後呈報上級及樹木管理組存檔。

簡單報告 缺乏分析

「這些只是基本資料,只對行政工作安排有幫助,除此之外根本沒有甚麼大作用。」香港大學地理講座教授詹志勇解釋,撰寫報告的目的,不是為了記錄地點和品種等資料,而是在於找出樹木倒塌的原因,例如樹木折斷位置、有沒有樹洞、是否被白蟻入侵、樹幹腐爛程度等;至於樹木的倒塌方式,究竟是折斷、傾斜還是連根拔起,這些才是關鍵的資料,對日後的植樹工作極具參考價值,有助提高知識水平,完善樹木管理。

詹志勇又說,歐洲、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對樹木的研究十分完善,研究機構更會把塌樹報告整理成書,與他人分享經驗,精益求精。相反,港府將枯枝斷樹鋸走便了事,是非常浪費,「人類知識是逐漸累積而來,樹木倒塌之後,如果沒有將資料記錄下來,只是鋸掉、搬走就算,只會原地踏步,永遠不會進步!」

資料庫封閉無進步

詹志勇曾向康文署查問有關「樹木資料庫」(Tree Databank)的內容,打算以此做研究,卻遭康文署拒絕。對於康文署指,目前共管理七十六萬棵樹木,詹卻疑有誇大之嫌,因為他曾於一九九四年及二○○○年做過大型研究,統計到港九市區行道樹約二萬多棵,十個大型公園內的樹木則約有一萬一千棵,故不清楚署方所指幾十萬棵樹的所處位置,但康文署一直沒有向外公布。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六至○八年間,共有五千八百八十棵樹被颱風吹斷或倒塌而需要移除,而署方會記錄被移除、需要修剪或扶正的樹木的品種和數量,但發言人指,這些資料「只會作內部統計及記錄之用」。

錯配 小路植大樹弱樹難抵強風

很多香港常見的樹木,例如「市花」洋紫荊、石栗、鳳凰木和苦楝,都是抗風力比較弱的樹種,容易受強風破壞。註冊樹藝師劉文忠表示,康文署如有一個詳盡的樹木資料庫,能有助評選合適的樹木品種和種植位置,以免錯配問題不斷出現。

洋紫荊黃槿易塌

香港大學地理講座教授詹志勇曾於一九九四年及二○○○年受政府委託,展開「港九市區行道樹研究」和「市區公園研究」,當時已發現植樹位置和樹種錯配的情況相當嚴重。例如九龍塘紫藤路的一棵合歡樹,種在狹窄的行人路上,現時樹高逾廿米,樹身約有三人環抱之闊,樹根無處伸展,更逼爆路面和附近屋苑的水管,而且樹身向馬路傾斜,碩大的樹枝有下跌風險,隨時擊中路過的汽車和行人,反映當初植樹之時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康文署表示,轄下場地栽種了四萬二千多棵洋紫荊、一萬三千多棵石栗、一萬二千多棵鳳凰木、三千多棵苦楝,這些都是本港常見的樹種。去年連場大雨和颱風吹襲後,較多倒塌的樹木是洋紫荊、黃槿和黃槐。

在九龍公園,最少有兩棵黃槿已被強風吹至東歪西倒,但康文署只用鐵欄將「病樹」圍起,並未有採取任何扶樹措施。

部門各自為政 植物殺手橫行

在欠缺長遠規劃下,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時有發生,就以別名「植物殺手」的攀緣植物薇金菊為例,由於薇金菊會攀附在健康植物上並且迅速蔓延,直至被攀附的植物枯死為止,環保分子一直要求政府加以清理,以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但各個政府部門只顧自掃門前雪,結果令薇金菊擴散至不同地方。

現時若發現薇金菊,政府會根據該地方的管理權,交由有關的政府部門處理,例如薇金菊在郊野公園生長的話,便由漁護署負責清理;地政總署和路政署亦會在管轄的土地上清除薇金菊。至於生長在私人土地的薇金菊,政府部門一般以無權進入為由不去清理,只會向有關地主提供清除薇金菊的意見。

長春社助理保育經理戚小姐指出,除了漁護署外,其他政府部門甚少採取行動清除薇金菊,令到鄉郊等不屬漁護署管理的地方,薇金菊情況愈來愈嚴重,她認為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處理。

圖/文:探射燈小組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