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管外儲應市場化

自從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提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和計劃都是經濟手段」的論斷後,以市場化為標誌的經濟體制改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中國今天坐擁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雄踞世界第一,正是市場化帶來的最重要甜頭之一。

諷刺的是,中國對外匯儲備的管理恰恰缺少市場化。從體制到管理機制及投資模式,基本上仍是計劃經濟的一套。僵化死板、效益低下、缺乏監管、人才不足、政治考量、黑箱作業等弊端,其源蓋出於沒有市場化!

中國的外匯儲備由中國人民銀行(正部級)轄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副部級)掌控。外管局本身是行政衙門,局長由人行副行長兼任,純屬做官而不是做生意,但又透過外匯管制法規將全國外匯壟斷起來。真正做生意用匯的企業要千辛萬苦「跑部」才能「錢進」,費時失事,貽誤商機。相反,外管局在外匯儲備的管理投放上根本沒有「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化理念,都是行政措施而非市場行為。

今天,中國兩萬億美元的外匯超過六成是放到美國政府債券及「兩房」債券上;而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印其鈔應付巨債,不僅令美元貶值大勢所趨,而且使美國信貸評級也有被降級的危險。外管局非市場化的管理,簡直令國人想起就寢食難安!

俗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外匯儲備數額比中國少得多,但曉得成立淡馬錫這樣的國家級投資公司,廣聘專業人才,以市場化理念和手段去管理,「無寶不落」。多年來淡馬錫一直保持平均百分之十八的年回報率,成績驕人。這正是中國外儲管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