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先天缺憾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日前訪台,對港台交流是一個好的開始。

以甚麼銜頭身份訪台,不是香港可以決定,台灣的態度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而其中又可能涉及討價還價,香港可以接受台灣來港官員的銜頭稱謂也在考慮之列,你不接納我中華民國或台灣,我就不接納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曾德成訪台是一個好的開始,是因為由港英政府年代開始,香港公務員就極少接觸台灣。這既不是他們的工作範圍,就算消閒旅遊,高官也往往避開台灣,以免申報麻煩,所以香港特區政府要拓展和台灣的交往,本身就有先天不足的缺憾。

再加上回歸之始,就是李登輝大搞「兩國論」之時,特區政府官員對台灣視如畏途,因為台灣玩政治、玩鬥爭玩了幾十年,香港那班號稱政治中立的公務員焉會是其對手。問題不在於「錢七條」這框架,而是因為面對台獨這大潮,香港官員怕被耍、怕撞板,所以對台灣是少惹為妙,港台關係冷凍的原因即在此。而經歷了這十多年的冷凍期,特區政府對台灣的政經生態所知不多,突然間要響應兩岸大交流這戰略,香港官員自須加把勁惡補。

就算只看港台交流,特區官員也須勤於補課,就算不以官式身份訪問台灣,也要對台灣多看多學。未曾踏足台灣,很多事情都未能有親身的經驗,自然很難掌握實況,所以官式身份訪問仍未通行之時,有關的局長不妨先預備好其他帽子,一戴上就可以成行。

對於這些官方官辦的關卡,要急也急不了,就算兩岸,也只能用海基、海協兩會的名義,況且還未互設辦事處;即使九七年回歸前,北京駐港機構也用新華社的名義,北京也不以為是不倫不類,所以搞正名,不如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