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在華上市夢難圓

周一在倫敦舉行的第二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上,雙方的聯合聲明表示,中國同意允許符合資格的海外企業,包括英國公司,依據相關規則在中國股市上市。同天,上海市政府也聲稱,將考慮讓外國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並擬為期貨市場研究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體系。外電評論認為,一旦能夠進入上海交易所掛牌交易,外國企業就可以獲取中國巨大的並且日益增長的資金,同時是朝中國政府將上海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筆者認為,外國公司在華上市談何容易,對此樂觀實乃是對中國國情缺乏了解。君不見前年八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天下昭告:「開通港股直通車!」還煞有介事地指定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銀行分行辦理有關手續。到頭來,至今近兩年了,無疾而終,無人再提。為甚麼呢?簡單之極: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基於同樣原因,當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交易收益及招股所得之人民幣不能兌換成外幣時,集資用以擴大生產、擴充規模的目的自然受阻,請問來華上市有甚麼意義?

何況,自金融海嘯傳導至實體經濟令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來,即使內地股市集資也隨着IPO(發售新股)的停擺而擱置了半年。中小企業更是「五行欠水」,國家全年五萬億元人民幣的信貸額度在第一季度已用掉九成多。在國內企業融資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豈有餘地讓外國企業來華上市分一杯羹!

人民幣若要自由兌換,意味着中國經濟體系必須承受資金外流、匯率大起大落的折騰,現階段根本不可能,所以外企來華上市亦只能得個「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