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通識等於吹水?

通識教育將成為三年制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有電視台女記者走訪中學生,問他們對通識教育的認知,結果大部分的被訪生都答:通識,即係吹水!看來,經過通識教育洗禮的學生,有望成為未來的「政治家」。

當然,「吹水」要吹得動聽,還真不容易,一如想當奴才,也非一味哈腰陪笑,這裏面倒有學問。「依賴之外無思想,諂媚之外無笑語,奔走之外無事業,伺候之外無精神」,這是當年梁啟超所罵的奴性,他指出奴才能做到「為言主人之所難言,事主人之所未事」,奴才就算有點小成!善吹水者,要懂得「雜食」,吹起水來,小至一粒花生,大至無底黑洞,才能面面俱圓,教人動容,覺得你「有料」,久而久之,尋且就被吹成「才子」。

內地作家韓少功說:人生「雜食」比較好。他有一段話說得好:生活經驗過於「偏食」,看問題就容易簡單。「生活即教育」,你在生活這個大課堂多修幾門課,有甚麼不好呢?知其一,還知其二,知其上,還知其下,有甚麼不好呢?

政府推行救市政策,何以幫唔到手?就係高官「偏食」,鍾意摸着酒杯鋸頂級肉眼扒,梗唔知民間失業冇飯開嘅淒涼!韓少功指出,知識分子的知識通常來自書本和新聞媒體,生活體會不夠,可能滿足於概念和邏輯上的推演,有時候容易產生一些想當然。中國現代史上那麼多次「左傾」教條主義,大多是讀書人甚至海歸派鬧出來的,其根子就是理論脫離實際。

理論脫離實際——就容易隨口噏,當秘笈!學生視「通識,即係吹水」,除了冇生活亦冇理論,胡亂吹水,只能反映無知而非「通識」。古人認為:「學之為言覺也,以覺悟所未知也。」學——不是去追求外部的未知領域,而是覺悟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要填無知的缺陷,雜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