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三月底,國務院以正式文件確定,上海要在二○二○年「發展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之後,近日又有兩大發展,形勢發展之急速,令本港政商界的聰明才智,對香港的前景更感憂慮。
第一個發展,乃是國務院已批覆了上海關於浦東擴區的申請,同意撤銷上海市南匯區,將其併入浦東新區。也就是說,上海浦東不但因此面積倍增,如虎添翼,更擁有國內外金融機構雲集、當前內地最發達的陸家咀金融區,以及貨櫃吞吐量居全球前列位置的洋山港。
第二個發展更具震撼性,那就是剛在倫敦舉行的第二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方同意讓符合條件的英資企業及其他境外企業在上海上市,英方則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到倫敦上市。主持會議的副總理王岐山說,中方願意繼續發揮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這一機制的重要作用,加強對話與溝通,深化經濟金融合作,推動中英全面戰略夥伴不斷向前發展。
王岐山乃專責中國經濟金融事務的最高級官員,上述重大發展有兩點啟示。第一,中南海推動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加速進行,顯然認為這場金融海嘯危中有機,機不可失也。第二,上海要發展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大變的今天看來,顯然認為應向倫敦學習,而不是紐約,更不是等而下之的香港。
原因清楚明白,一場金融海嘯暴露了紐約華爾街金融中心模式極度危險,其脆弱之處不堪一擊。至於香港,則是一個殘缺不全的金融中心,市場失控程度匪夷所思,看來已非特區政府所能駕馭,煲呔曾政府財金經驗豐富的神話已經幻滅,而香港金融中心對內地的貢獻和所能起到的示範作用,似乎經已走進了歷史。
經過這場金融海嘯的挑戰和考驗,倫敦金融城雖然也受打擊,但同時亦展示了這個古典金融中心的頑強生命力,更值得中國發展金融中心引為借鏡也。
如果梁錦松的說法不錯,中國在五年後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與美國歐盟鼎足而立,人民幣成為重要貨幣,上海全速向國際金融中心推進,那麼香港何去何從?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