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赤柱發生塌樹壓死人事件後,有關當局對於樹木的管理工作有如驚弓之鳥,近日更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檢討樹木管理和研究改善措施。其實香港也差不多要變成一個石屎森林,樹木可以被砍伐開發的大抵都被砍伐掉了,樹木買少見少,要管理的話也相對變得容易起來。
記得當日死因庭宣判被樹壓死的女生為「死於意外」時,曾蔭權除了對死者家屬表示慰問外,又重申管理樹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又囑咐政務司司長帶領政府所有有關部門組織專責小組,研究更好的管理樹木方法。當然,我們不會懷疑政府的決心,也不會質疑專責小組的重要性,但從塌樹事件以前早已出現樹木倒塌的端倪,到有人受難,當局在事件發生後半年才組織小組,實是太晚了。
雖然「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我們認為,專責小組不僅是要管樹,背後的動機應是給予市民一種信心,即有關當局關懷市民的人文氣魄。說到樹,台灣有一位文化界人士講過一個關於樹木的故事,大概是她從政時收到一老太太的信,說一條新建道路要穿過她的家,她家院子的老樹要被迫砍掉。於是她跟有關部門勘察及協調,樹最終得以保留下來。
有人會覺得,何必要為一株樹而勞師動眾?其實一株樹就代表一個市民,一個樹林就代表一個群體。強調對個別大樹的全面保護,就是當局給予市民一種「待人如待樹木」的無微不至,把關懷投射到每一位市民身上,也就是當局對每一位市民負責任的氣魄,也就是一種人文氣魄。
只可惜,一直以來負責管樹的部門都是執行機構,未能夠了解管樹背後的人文氣魄和關懷精神。今日有政治任命的官員出任「管樹大隊長」,或許是時候藉此顯示當局的氣魄及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