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金融海嘯作為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破壞本港經濟的深度與廣度已遠超亞洲金融風暴和沙士時期。本港曾於九八年錄得GDP負增長約百分之六,其中第三季度更出現負增長百分之八點一的慘況,但衰退為期不久,第二年止跌回升百分之二點四五。至於○三年沙士期間,本港只有第二季出現過負增長,第三季就出現反彈,全年維持百分之三的增幅。
金融海嘯爆發後,以外向型、服務型為經濟之本的香港,受創最深,當局不得不修正年度經濟增長預測。與此同時,就業市場惡化,失業率急增至百分之五點二,零售銷量倒退半成,破產宗數單月大增一成八,出口貨值急退二成二。種種迹象顯示,本港已進入經濟嚴冬,有外資券商指出,本港復甦能力較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時期為弱,失業率還將上升。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金融海嘯陰霾未消,豬流感疫情又禍從天降,香港經濟遭遇雙重打擊,民生百上加斤。最可怕的是低處未算低,全年經濟預測負增長百分之五是否已經見底,沒有人說得準。正如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所指出,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未全面浮現,加上新近的豬流感疫症,直接打擊全球進出口及旅遊業,預計香港經濟仍「有排衰」,企業減薪、裁員及倒閉的新聞將陸續有來,最近出現的樓市股市小陽春,相信很快便會過去。他估計第二季的數字可能會更差,最快在下半年開始收窄,市民仍「有排捱」。
天災不足懼,人禍才可怕。香港這艘巨輪變得傷痕纍纍,除遭遇海嘯和疫情的無情摧殘,也與為政者目光短視、管治不濟息息相關。金融海嘯爆發半年以來,港府坐而論道等運到,大事不肯做,小事做不好,反而熱中花拳繡腿,組織所謂經機會炮製不着邊際的六大優勢產業,守着五千億元財政儲備,卻不願向水深火熱中的升斗市民開倉紓困,百姓怨聲載道。曾蔭權遲至昨天才承諾,新一輪的紓困措施將在一個月內出台。姍姍來遲的紓困措施總比沒有好,但能否真正幫到市民仍須拭目以待。
當然,潮漲潮落,經濟時旺時衰,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港府管治不濟,施政不彰,面對金融海嘯碌碌無為,顯然是使香港陷入目前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見,香港再不臥薪嘗膽竭力自救,即使未來全球經濟復甦,傷痕纍纍的香港也必定會落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這一趨勢,港府高官未必能看得清楚,但中央一目了然。今年三月,中央政府宣布上海將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隨即批准浦東新區大面積擴容,並傳來上海迪士尼樂園列項在即等消息。日前,中英兩國舉行財金高層對話,雙方決定搭建新的投資合作平台,中方同意讓英國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毋庸置疑,中央着意加快發展上海的意圖愈來愈清晰,行動愈來愈具體,然而更重要的在於,內地已經跳過長期扮演中介角色的香港,直接支持上海走向世界。這也從側面印證,中央政府對港府無力應對金融海嘯愈來愈不滿,對香港經濟前景深表擔憂,從而不再把「希望之蛋」全放在香港籃子裏。
古人云:危如累卵,難於上天。連中央對香港都不再有信心,香港還會重現昔日的光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