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七年回歸中國後,除了有一個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係外,還存在一個特區政府和內地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關係問題。
回歸初期,中央考慮到要嚴格貫徹落實「一國兩制」,防止內地地方政府「影響」或「麻煩」到香港,因此,對地方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打交道有一些嚴格的規定,許多事情必須通過國務院港澳辦才可以辦理。
這種做法,只是很特定條件下的產物,時間不可能太久。原因是,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隨着香港內外經濟、社會狀況的變化,過多的束縛內地政府和特區政府建立關係,對香港是不利的,對內地一些地方也是不利的。事實上,今後的大勢和香港最終的出路和命運,只能是在經濟上進一步融入中國大陸,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形勢儘管在發展,壓力儘管已經存在,但要人們認識到這些,要人們在思想上、心理上認同和適應,都是要有過程的。這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可說是後知後覺。當年董建華執政時,為了促進粵港兩地發展,雙方成立了一個政府規格頗高的專責委員會,討論、制訂粵港兩地多方面的合作。香港這邊掛帥的是二號人物、時任政務司司長的陳方安生。然而,陳方安生對此並不積極,開過一兩次會、做了些客套門面工夫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直到現在我們也搞不清這個委員會是否還存在。
香港方面可以說是亞洲金融風暴六年後,又遇到了沙士大難,通縮數十個月、股市大跌逾半、樓市大跌六成五、失業率創新高、百業蕭條、負資產人士成行成街。在這種困境中因為中央送出經貿「挺港」大禮、內地幾個城市開放「香港個人遊」,遂使香港在短短半年內走出經濟低谷,這才真正認識和感受到,香港不但早已不能獨善其身,而且不能自解其困,必須與內地各省市特別是和廣東充分合作,才能免於沉淪而有所發展。
當然,這個趨向也有一個「不好」:香港最終將失去中央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