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面對失靈年代

儘管時代巨輪不斷向前滾動,人類各方面的知識也在持續的進步,經驗也隨之累積,但人是健忘的,常處於安樂而忘卻過去的經驗法則,因之經濟與金融危機也不斷地重複發生,而且這些金融風暴的威力也有逐次擴大的趨勢。

這次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又是一次金融危機的翻版。回顧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接二連三發生銀行擠兌風波,拖累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九七年泰銖急劇貶值,引發外資大舉逃離亞洲,各國金融、股市一夕崩潰。若說上世紀三十年代太遙遠,沒有親身體驗,但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仍歷歷在目,面對二○○八年因美國房市泡沫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其實並非前所未見,而是以前我們見過的危機都一併出現了,我們如何以過去的經驗自處面對?

○八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保羅克魯曼被稱為是當今最耀眼的經濟學家,他的言論備受重視。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克魯曼早已是全美最知名的專欄作家,他常有獨到的見解,透過尖銳而又幽默的筆鋒道出真理,去年九月華爾街風暴發生後,克魯曼戲稱,終於在華爾街發現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克魯曼說,面對這失靈的年代,現今重要的是如何解決蕭條經濟問題,必須透過銀行增資,解凍信用市場,再輔以公共支出,創造充分需求。

克魯曼分析這一波大蕭條的成因,在基本面有美國銀行管制的鬆動,促成了房貸過度寬鬆,房價泡沫因而吹起;在金融制度方面,華爾街創造了一大堆外人難以理解的衍生金融商品,也助長了美國泡沫的國際擴散。由於老美面積大,資金雄厚,所以他們吹出來的資產泡泡也超級大。當這些泡泡塌下來時,幾乎全球各國無一幸免,只有那些少與美國企業來往的國家可例外,也就是「不講英文的都沒事,講英文的都躺在床上吊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