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徑蹉跎七年 保就業坐而論道

港府辦事向來拖拉,大事拖,小事也拖。研究逾十年的「漁人碼頭」無疾而終,當局又端出雪藏七年的「單車徑計劃」補救,準備斥資二十二億元,分階段興建貫通新界東北及西北的單車徑網絡。方案固然有可喜之處,可惜建設速度卻慢如蝸牛,區區一條單車徑,竟然需耗時數年,最快也要到二○一四年才可全部落成。

本港旅遊資源有限,休閒場所不足,許多市民喜歡在假日踩單車享受郊遊樂,只是全港單車徑斷斷續續,猶如「斷橛禾蟲」,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驚險場面,踩單車如同玩命。據統計,本港每年發生一千六百多宗單車意外,元朗、沙田和將軍澳等淪為單車安全黑點地區,僅將軍澳過去兩年就有兩人死於單車意外。許多區議員多年爭取改善單車徑,炮轟政府漠視單車安全,「一定要再多死幾個人才肯做」,可惜當局一直無動於衷。

貫通單車徑,改善配套設施,既可消除安全隱憂,又能新添休閒去處,還能提供就業機會,一石數鳥,對此市民和輿論早有共識。七年前,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建設全港一百五十公里的單車徑,並在沿途建設數個單車庫及單車酒店,既可為港人提供休閒好去處,亦可吸引境外單車旅客,甚至可以發展國際大型單車賽道。未料,在港府議而不決之下,這項建議被塞進雪櫃,一凍就是整整七年。

事過境遷,一場金融海嘯打殘本港旅遊業,「漁人碼頭」胎死腹中,政府才想重拾這份幾被遺忘的單車徑計劃。莫非這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貫通單車徑,建成一條完整的單車徑,對廣大市民未嘗不是件好事,但規劃中的單車徑網絡僅限於新界,起自西貢,貫通沙田、北區、元朗、屯門,伸延至荃灣。有市民批評,「難道市區就不需要單車徑?」其實,本港單車發燒友為數不少,市民對單車徑有普遍需求,在過往多年的諮詢中,市民要求建單車徑的願望僅次於大型公園。

可惜的是,當局雖然覺今是而昨非,終於決定興建單車徑,但卻弄得「唔湯唔水」,未能採納議員的建議,着眼發展休閒旅遊和國際單車賽道的遠景,沿途建設單車儲存庫及單車酒店,刺激本土經濟及吸引旅客,而是大大縮水,可見當局目光短淺,毫無大志可言。

更不堪的是,搞一條單車徑,竟要分三階段,首階段年內動工,而大部分工程要遲至二○一四年才可望完成,蝸行牛步,令人嘆為觀止。當今周邊城市基礎建設日新月異,香港建一條單車徑卻要花上五年時間,這是足以讓人汗顏的香港紀錄。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修建單車徑,技術並不複雜,而且可以多個地區同時進行,根本毋須費時數年,箇中原因,除了為政者拖泥帶水,很難有其他解釋。

眾所周知,興建單車徑需要密集勞力,可以提供大量就業職位,眼下香港飽受金融海嘯肆虐,失業率飆升,十九萬失業大軍期盼政府解決「飯碗」問題,尤其是失業重災區的建造業更是嗷嗷待哺,而口口聲聲「撐企業、保就業」的港府,卻依然慢條斯理。據當局規劃,貫通單車徑可創造一千六百個臨時職位,被外界批評為「太過短視」。有人作過統計,如果政府將單車徑伸延至全港範圍,可帶來五千個建造業職位,連同配套工程,可合共創造職位超過一萬個,其中半數更是長期職位。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打造單車徑網絡,從提出建議到實施,蹉跎七年,從開工到竣工,還要漫漫五年。當局做甚麼事都讓人想起龜兔賽跑的故事,香港的明天會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