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來「噏得就噏」,早前擬免費撥地予外國教育機構在港辦學,「吹大」口水「經機會」謂要推動的六大產業之一。就算我不收錢拿土地出來,你也不賺一個仙搞大學,又如何能帶動香港經濟?官地應獲的實質回報從何而來?若說製造就業,難道撥地予本港教育機構擴充業務,效應會比舶來機構遜色?
況且,由外地機構在港辦學,相對該等機構在本國辦學,有何賣點?縱港府免費撥地亦只稍作幫補,皆因香港物價之高乃全球佼佼者,學費肯定不會更便宜,地位亦肯定不會更高,充其量只是「乜乜大學香港分校」,打分店招牌,卻可能要收取比總店還高的費用,有何吸引?
別以為內地學生特別戀棧香港這中國地方,既已離鄉別井,為何不多飛數小時,真真正正放洋留學?不少香港人骨子裏仍視內地人為「阿燦」、累人累物窮親戚;香港回歸是不由自主,靠內地搵食十分無奈,故從不見得對同胞們特別友善。如今打「阿燦」口袋主意,人家縱然有錢,又既往不咎,還得考慮為何要花錢購買這「不進則退」小城的教育、處事態度及抱持價值。
香港教育為全球難覓的人間「極品」:阿董打開副學士「偉大」攤子,成功打造出畢業生當不上護士的護理課程;港府關心教育學院學術自由,獨立調查完畢,再告上法庭覆核;教科書印刷精美,頻頻更新,價值連城;教育局更改學制,書商「破舊立新」,業務更上層樓;考試形式與日俱新,學生上學先求學問,課餘補習學考試技巧求分數,教育「全面」,更製造年入千萬的補習天王。
如斯教育,同胞們有買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