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個多月,本港連續發生十幾宗藥物事故,事實證明,本港藥物監管制度漏洞百出,監管部門一再失職,責任難卸。對此,審計署證實已開立檔案,準備對衞生署進行衡工量值調查,而藥劑業界更促請當局調查衞生署在監管藥物方面的失職。
事實上,衞生署對接二連三發生的藥物事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就以最新發生的利尿藥發霉事件來說,這根本就是三月初「歐化霉藥」的翻版,證明當局完全沒有吸取教訓。歐化事件發生後,當局聲稱已加強規管半製成藥品的存放時間,並且已巡查全港所有藥廠,但居然沒有發現偉民製藥七十八萬粒利尿藥存放逾時的情況,導致霉藥事故重演,這不是咄咄怪事嗎?
面對這種種亂象,衞生署署長林秉恩不思己過,反而急於推卸責任,聲稱藥物發霉「非政府責任」,理由是藥品批號過千,衞生署「不可能幫藥廠睇晒」。
林秉恩「非政府責任」的狡辯不僅無理,簡直無恥。衞生署作為監管部門,藥物出事,他們沒有責任,誰有責任?聯想起歐化霉藥事件發生後,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做足表面文章,又是成立專責委員會,又是對全港藥廠進行巡查,惟愈查愈多事,愈查愈烏龍,可見他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把戲。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林秉恩還以「中六合彩」來形容今次霉藥事件,企圖為自己減輕責任,但實情是,在過去一個半月內,本港先後揭發十幾宗藥物事故,每隔三、五天就有一宗,頻率之高,匪夷所思,比中六合彩的機率不知高了多少。
藥物事件次次新鮮,無奇不有,引致天怒人怨。有藥劑師認為,「歐化翻版」事件反映政府管治出問題;有醫生批評,香港再次發生霉藥事件,證明本港藥物監管體制已經「發霉」。有市民甚至直斥罪魁禍首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如果周一嶽落台,我一定上街慶祝」。可惜,在港府名不副實的所謂問責制下,雖然周一嶽掌管的醫療衞生系統亂七八糟,他依然好官我自為之。
其實,在市民眼中,食衞局及衞生署已全無公信可言,而整個藥物監管制度更是已經徹底破產。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本港連串藥物事故正朝着公共衞生危機的方向發展,審計署即將介入調查,雖然遲了幾拍,終究是件好事。不過,霉藥皆因霉官起,切除毒瘤的關鍵,還是要向周一嶽、林秉恩等庸官真正問責,只有這樣,市民才能安心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