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回收電子垃圾齋噏

膠袋徵費後日在立法會通過決議案後,有機會在七月初推行,政府曾承諾今年底會隨即就電器及電子的生產者責任制進行諮詢,但有關立法至今仍是遙遙無期。有環保團體指,政府早年曾誇口指在去年內一併落實電子垃圾及膠袋徵費,計劃已一拖再拖,如今處理手法仍是「慢三拍」,方向未定之餘,亦未與業界有初步共識。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指,本港○七年回收及棄置的電子垃圾量高達五萬九千噸,約為一千五百萬件。

她說,但政府一直漠視電子垃圾問題,以「眼不見為乾淨」的態度,容忍九成回收的電子垃圾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便以為解決問題,更企圖以不達標的民間自願回收計劃蒙混過關,去年電腦回收計劃便較原來目標五萬件少收一半。

「連電器商會都未搵過」

她說,環境局一再拖延的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制,仍未見開展,「社會無討論,生產零售全部未傾,連電器商會都未搵過,點樣立例?」政府只表示正進行顧問報告,但何時出爐也欠時間表。

她促請市民應該衡量追求新款電子產品的需要,將來立法時亦宜引入按金機制,增回收誘因。

SONY市場推廣本部市場部副總經理項明生坦言未有與政府討論,他指本港回收風氣未成熟,僅個別零售商會提供二手回收。

環保署指,計劃在今年底前就電器及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制諮詢公眾及業界,去年二月曾與電器業界成立工作小組商討,但業界對自願形式推行回收有保留。署方又指,正密切監察棄置在堆填區的電子廢物量,但未見有大幅增加。

去年遊戲機售逾72萬部

地球之友相信,遊戲機垃圾未來將大增,零售界估計去年本港遊戲機硬件銷售近一億九千萬美元,遊戲機亦至少售出七十二萬部,每年增長一成,有研究更指首次接觸遊戲機的歲數下降至兩歲童。遊戲機氾濫不但產生電子垃圾,機殼亦含有致癌化學物質,長期「掛機」更嚴重耗電。

廿四歲的譚家豪為追新款,每隔一至兩年便換機,現時擁有七部遊戲機。他於小學二年班首次接觸遊戲機,一試便上癮,曾兩日兩夜不食不睡沉迷「過板」,高中時又試過清晨起床,從天水圍到黃大仙「輪街機」,一打便花掉逾千元,乘車期間又是機不離手,「唔打機會產生幻聽,個心成日諗住!」後來,為打機學習日文,卻讓他轉移視線,學懂打機只是一種娛樂。

■記者黃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