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酒的文化 源遠流長

伏特加酒,俄語Vodka,在古俄羅斯語言是「藥」的意思,波蘭語wodka,也有「醫藥」的意思。至今,75度的酒精,仍然是西醫用作消毒的重要藥物,這與中華醫學把酒標籤為藥如出一轍。不過,中國的釀酒比歐洲諸國早了幾千年,而且,中華醫學對酒的應用更為廣泛。

早在三國時期,華陀已用酒與藥材配製成「麻沸散」,病人熱飲後即進入被麻醉狀態,以便華陀進行外科手術。現在,「麻沸散」被西醫的先進技術代替,但這種技術,中文仍然以「麻醉」稱之。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對於酒非常慎重和尊重,古時,代表帝王主持祭祀儀式的人,官名「祭酒」。主管高等教育的官是「國子祭酒」,相當於教育部長。漢代「祭酒」相當於禮部尚書。曹操愛謀士郭嘉之才,為他度身訂造「軍師祭酒」一職,相當於總參謀長,尊稱為「郭祭酒」。後來,文職秘書也稱為「祭酒」,不過,官至「國子監祭酒」就不是秘書這麽簡單,而是全國最高學府的校長,專門替皇帝培養天子門生。

儒家重要人物荀子,在戰國時期擔任過「稷下學宮祭酒」,其經典《荀子》第一篇就是《勸學》,韓非與李斯都是他的學生,韓非除了學儒家,也鑽研道家的《道德經》,最後始創了法家,秦始皇廢百家,採用法家,遭李斯妒忌,進讒言令韓非入獄,隨即被毒死,成為「荀祭酒」門下的一段憾事。佛家嚴格禁酒,但遇到特殊情况,又如何處置酒的戒律呢?明續。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