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災區服務領悟活在當下

身處於物質富裕的香港,衣、食、住、行的條件不缺,選購新款型號的手機、久不久來一趟歐遊,更被不少年輕人視為生活上的基本。然而,物質豐盛卻不代表心靈富足。早前一群參與香港城市大學學生發展處僕人領袖培訓計劃的學生走訪尼泊爾,進行災區重建、義教、農務、籌款等工作,藉此體驗原始生活,亦明瞭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拆卸毀壞建築

受到2015年的尼泊爾強烈地震影響,不少在震央附近的建築物都嚴重倒塌,所以為災區學校進行重建工作是旅程的重點之一,而是次的重建學校位於拉德瓊縣(Lamjung),在馬納斯盧峰以南,要在首都加德滿都乘坐近8小時的車程、再孭着沉重的背包走上山才可到達,對於年紀輕輕的學生絕對不是易事,但他們毫無怨言,當中公共政策與政治學系4年級生Frankie及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4年級生Kelvin更強調協助重建的重要性。「地震發生至今近2年,但災區仍是一片頹垣敗瓦,可見重建工程非常緩慢。有我們的幫助,希望可加快社區重新運作。」學生們主要負責受破壞建築物的拆卸工作,由天花到圍牆木條亦要一併拆毀,以便日後重新建設。

無手機的生活

除了重建工程外,學生們還會在山區義教及協助農務,藉此與當地學生及社區進行文化交流。在災區服務期間,學生被安排入住寄宿家庭,而由於當地資源短缺,山上生活一切從簡,不可使用互聯網服務、也沒有足夠的水洗澡,對於習慣了都市生活的年輕人,可謂一大挑戰,修讀市場營銷學系3年級的Michelle卻謂另有一番體會。「在山上,因為大家都無法上網,只好乖乖放下手機,卻締造了更良好的溝通環境,我們在工作、用餐過後,會悠閒地欣賞山上美景、觀星,同時談天說地。當地人既熱情又好客,儘管他們只懂小量英語,但亦透過身體語言與我們溝通,更因此鬧出不少笑話呢!」

學懂珍惜眼前

離開山區後,學生們前往尼泊爾第二大城市波卡拉(Pokhara),探訪被雪山包圍的尼泊爾兒童之家,更在當地酒店為孤兒院舉行Fun Fair籌款活動及義賣,邀請旅客及行山人士參加,在短短1天內籌募得近5,000港元,以此令人滿意的成績結束整個服務旅程。

在8天的行程中,28位學生經歷了無法上網、洗澡的原始生活,亦見證着當地人的日常簡樸生活,資訊系統學系4年級生Natalie及經濟及財務學系2年級生Suri指學懂滿足是她們這趟災區服務之旅的最大得着。「在香港,交通、醫療等各方面都很發達,但在如此富裕的城市內,人們卻生活得不快樂,怨氣也很重,這可能緣於我們無窮無盡的貪念。在尼泊爾旅程結束後,我發現懂得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生活點滴,反而更有意義。」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