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遊樂場宣揚環保意識

近年雖然愈來愈多香港人關注環保議題,亦有不少組織發起相關活動,但始終未能改變一些根深柢固的習慣。要改善環境,最重要其實是教育下一代,令他們明白箇中的重要性。最近,有機構舉辦了以環保為主題的發明比賽,其中6位中學生合作研發了一套可以發電的兒童遊樂場設施,希望透過玩樂,令小朋友明白再生能源的種類、原理和用途。

提升公民質素

由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主辦的「綠色能源夢成真」比賽,今年已踏入第3屆,每年都會吸引一班對發明和環保有興趣的學生參賽,參加者需要構思一個推廣能源效益、可再生能源或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當中入圍決賽的隊伍,更能獲得最多港幣5萬元的研發資金,並在專業工程師的技術指導下,把創作概念實體化,而評審則會根據項目內容是否切合主題、成效、創意、團隊合作、可持續性和簡報技巧等方面評分,從中挑選優勝作品。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的6位中六學生,鍾智安、鄧曉嵐、李就夷、陳寶如、梁嘉傑和黎曉欣以「童夢天地創能源」參賽,成功在1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比賽冠軍。鄧曉嵐說:「近年全球暖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但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普遍較弱,有必要透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提升整體的公民質素,才能改善環保問題。」

研究發電原理

有見及此,6位同學以小朋友為對象,嘗試在遊樂場設施中加入發電裝置,梁嘉傑解釋:「『童夢天地創能源』大致上由氹氹轉、搖搖板和單車機3部分組成,當小朋友使用這些設施時,便會推動裝置內的齒輪,把動能轉化為電能,希望透過玩樂,令小朋友認識甚麽是可再生能源,同時培養他們有一顆珍惜能源、愛護地球的心。」

陳寶如表示,雖然以往曾經學習基本的發電原理,但始終都只是理論和概念,因此要實際製作一套發電系統,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她說:「我們不但要研究發電系統的運作,亦要思考增加效能的方法,為了應付這些問題,我們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又諮詢了老師和工程師的意見,加上我們6人各有專長,有同學熟悉電子技術,亦有同學擅長木工,在分工合作下,我們最終都能順利完成整套裝置。」

加入安全措施

技術以外,同學亦在遊樂場中加入了各種專為小朋友而設的細節,鍾智安說:「我們採用了多種鮮艷的顏色,又加入了水果的主題,配合燈光和音樂效果,增加小朋友對裝置的興趣。我們又在試作階段邀請了數位小朋友試玩,藉此了解裝置的不足之處。」最後,他們根據試玩結果修改了設計,加入了扶手等安全措施,亦以圓邊取代了尖角,確保小朋友能安全地使用。另外,遊樂場亦設有一個屏幕,小朋友可以從中得知每個動作能獲取多少電能,令他們明白獲取能源其實並不簡單,從而學習到節約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為此設計了一系列宣傳和推廣措施,李就夷說:「我們設立了社交專頁,亦嘗試與區內的學校和商場合作,希望可以在不同地方擺放這套發電遊樂場,讓更多小朋友可以接觸。」雖然比賽獲得獎項,但黎曉欣表示作品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她說:「現時的設計需要使用300小時才能充滿一個外置電池,效能相對較低,希望之後可以改善這些問題。」

撰文:吳俊賢

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