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人類對於美感的追求,多是偏向天然、淳樸,因為無添加的美,總是難得一見、難以複製。天然礦石收藏家Sam Yung,自少年時期接觸礦石後,即被其獨一無二的美態所吸引,多年來四出搜尋珍品,又成立香港礦物學會,跟同道中人互相交流,今年更於荷李活道開設Fine Minerals Gallery,展示心頭好。
Sam表示,跟礦石結緣,可追溯至小時候!「當時我年約10歲,從事貿易的叔父從非洲馬達加斯加帶來了一套礦石,它們有着獨特的顏色和形狀,令我十分好奇:到底這些礦石是否經過後天加工?後來得知它們是純天然的,便開始着迷。」在他眼中,每顆礦石都會呈現出帶有規律的美態,顏色亦非常豐富,其中藍色、紅色和綠色的礦石更是他的最愛!
除了不時到水晶店搜尋心頭好,Sam亦曾遠赴歐洲,參與國際性的礦物展覽,甚至試過每隔兩星期返內地「尋寶」一次,由商人的居所到滿布礦石的山頭都有其足迹,因而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小型珍藏庫。與此同時,收藏礦物的興趣,亦令他結識到世界各地的有緣人,包括德國鄉村地區的礦工朋友,於是他在2005年成立了香港礦物學會,藉此跟來自非洲、歐洲、澳洲、日本等地的朋友交流。
約5、6年前,Sam首次到中國參展,是當時唯一銷售巴西、非洲、歐洲等外國礦石的參展商,反應比預期熱烈,讓他洞悉箇中商機,漸漸把興趣轉為全職事業。「雖然香港的礦石愛好者不算多,但從宏觀角度,礦石收藏絕不是一門小眾玩意。一般而言,礦石可分為兩個級別,價值超過100萬美元或以上的,可列入投資級別,這類礦石於紐約、倫敦、瑞士等地的大型拍賣市場甚為活躍;再看看內地舉行的礦物展,已踏入第6屆,每年吸引超過3,000位參展商,入場人次更接近40萬,可見其規模是相當大的。」
產地方面,巴西盛產俗稱碧璽的電氣石、海藍寶、綠寶石等,水晶產量亦很豐富;位於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與馬達加斯加,經常會出產一些罕見的礦物,西非則有很多金礦、銅礦,常有五顏六色的礦物推出;至於歐美與日本,因當地礦場已關閉超過100年,現時已較少出產礦物。
礦石的價值取決於幾個主要因素,包括寶石市場的價錢參考、收藏家的背景,以及權威性礦物雜誌的評價。Sam指出,坦桑石和紅紋石是近期的熱門選擇,前者在坦桑尼亞的礦區發現,是全世界唯一的產地,色澤接近、甚至勝過藍寶石,許多大型珠寶商都會用它製造首飾,令其價格不斷攀升;而紅紋石又稱菱錳礦,擁有血紅似的顏色,在中國、美國、歐洲都有不少人為之着迷。
要鑑賞礦石,大家可從其罕有性、顏色、透度、大小、上手收藏家等標準出發,由於種類繁多,Sam建議入門者要勤力一點「刨書」,亦可考慮從礦石的品種、顏色或產地作為收藏方向。「我比較鍾情南非納米比亞的礦石,已擁有近7,000件藏品,而且當地礦物的多樣性很複雜,期望在退休前擁有一顆由自己命名的新礦物。」
撰文:余彩瑜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