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印考察保育老虎生態

在100年前,一頭孟加拉虎在上水一帶出沒,最終被皇家香港警察的部隊擊斃,而老虎頭亦被製成標本,成為了警察博物館的展品。綜觀世界各地都有老虎因為各種原因被殺,加上生態環境的轉變,令老虎的數量愈來愈少。最近,有機構舉辦了有關老虎保育的交流團,帶領3位年輕人深入印度,學習各種保育的知識和技術,了解和大自然共處的方法。

野生數目銳減

在上個世紀前,全球野生老虎的數量曾達10萬隻,但由於老虎的皮和骨分別可以製成價值甚高的皮草和藥材,令盜獵老虎的活動愈來愈猖獗,加上在城市發展下,野生老虎的棲息地逐漸受到破壞,導致老虎數目銳減超過95%,甚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級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教育經理王偉東說:「截至2016年,全球僅餘下3,890隻野生老虎,有見及此,我們訂立了名為Tx2的目標,期望在下一個虎年完結前,將全球野生老虎的數目增加1倍。」

要達到目標,除了要靠世界各地的保育工程,亦要令更多人關注老虎瀕危的問題,而早前舉辦交流活動「Tx2 Tiger Alive India Trip 2017」,便透過一系列前往印度的交流和考察,增加年輕人對老虎保育的認識,WWF教育項目主任郭思薇說:「印度的老虎數量佔全球一半,加上當地的保育工作十分成熟,十分值得學習,希望藉着這次交流,能夠拉近本地年輕人和老虎的距離。」

先赴星洲上課

是次保育活動共有3位同學參加,分別是於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修讀環境科學並剛畢業的戚略(Clement)、於中文大學修讀自然科學的余碧芬(Vriko),以及科技大學生物系畢業生吳穎俊(Thomas)。一行人於4月前往印度進行了為期2星期的考察。為了令同學對老虎有基礎認識,出發前同學要先到新加坡的教育中心上課,Clement解釋:「原來老虎是一種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有老虎出沒,代表附近的生態環境處於一個理想的狀態;相反,當老虎的數量減少,下層物種的數量便會上升,影響生態平衡,因此老虎保育其實相當重要。」

Thomas表示,是次印度考察參觀了Nagarahole National Park、Bandipur National Park以及Sathyamangalam Tiger Reserve等較多老虎棲息的地方,實地學習當地常用的保育方法,他解釋:「盜獵是令老虎數量下降的主因之一,為了防止不法之徒捕獵老虎,相關機構會在不同地區設置3層高的『Anti Poaching』基地,除了在基地上俯視監察,亦會安排人手在附近巡邏,拘捕非法捕獵者。」

解決水源問題

由於印度的氣候乾旱,天然的河流和湖較少,為了求生,很多老虎都會四處尋找水源,有時會因此而誤闖民居,引起人和動物的衝突,Thomas說:「為了解決食水問題,保育人員在老虎常出沒的地方設置了太陽能水泵系統,利用太陽能把地下300米的水抽到地面,確保附近動物有足夠食水,而我們在系統四周亦發現了不同動物的腳印,可見水泵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有一定作用。」

此外,當地的保育人員亦教授了分辨老虎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和出沒地點的方法,Vriko解釋:「透過老虎留下的腳印、爪痕和糞便,以及紅外線相機拍下的照片,保育人員可以掌握老虎的各種資訊,而這些資料對制訂日後的保育方向十分重要,因此幾乎每星期都要進行相關的搜集資料。」考察以外,同學們更探訪了當地的一些村落,藉此了解老虎和社區的關係,Clement解釋:「其實當地人並不害怕老虎,對老虎亦沒有敵意,只有在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的時候,才會與老虎發生衝突。為了減少人和老虎的矛盾,保育人員會在邊界設置一些低電壓的電網,並會在地上掘洞,阻止老虎接近民居,令人和動物能夠和平共處。」

撰文、部分攝影:吳俊賢(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