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專家玩收藏要識鑑賞

今年3月,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4件來自商代晚期安陽殷墟的青銅器以超過10億港元成交,哄動一時,給青銅器拍賣史寫下亮眼的一章!其實中國古董珍品一向有價有市,隨着近年多了大批內地富商加入收藏行列,或視之為投資項目,令市場更為蓬勃。若然你也被古董的美所吸引,有意入市,不妨先聽聽行內專家蔣美玲的分享。

鍾情文房器物

眼前一身紅白衣裳的蔣美玲,言行優雅,不愧為藝廊主理人之一。訪問當日,她娓娓道出自己跟中國古董結下的一段緣:「外公喜歡收藏瓷器、家具等古董,媽媽受其影響,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因而讓我有幸接觸。中國古董器物是內斂的,隱含着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傳統智慧,需要時間去沉澱、鑑賞。再者,不同年代的文物反映出時人對美的定義,其形態還會受政治、信仰、習俗或當權者背景所影響,可說是中華文化的見證。」

在眾多門類的古董中,蔣小姐鍾情家具與文房器物,前者可透視中國古建築特色,後者則體現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品味。「古時,書房是文人工作的場所,內裏的器物往往成為寫作、繪畫的靈感泉源。以竹器為例,象徵氣節、清雅,是不少文人雅士鍾情之物,大文豪蘇東坡便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投資回報可觀

作為中外貿易的樞紐,香港一向是中國古董的集散地——上世紀50年代,許多內地商賈帶着私人珍藏來港;及至70年代,港人開始到內地收購古董,再轉賣到美國、歐洲等地,並陸續與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拍賣行建立起人脈關係。時至今日,中國的古董、工藝已成為香港拍賣市場的主角,而隨着內地經濟騰飛,主要買家亦由歐美人士轉變成中國人,進一步令近年中國古董的拍賣市況變得更為蓬勃。蔣小姐說:「近年,各地拍賣市場已逐漸跟着中國人的品味走,中國古董的拍賣場次及門類漸多。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愛投機,眼光好的話,古董會是非常不俗的投資項目。以家具為例,數年前大受歡迎,價格不斷飆升,也許已達高峰,而現時則以佛教器物及文房器物的升值潛力最可觀,如香具、茶具、四藝器物(琴、棋、書、畫)等等,可以收藏、投資之餘,亦能學習古代文人的精緻生活。」

學鑑賞難速成

近年中國古董收藏愈來愈受追捧,引來不少外行人入門,蔣小姐提醒初哥要多花時間及耐性了解:「中國古董的範疇很廣,包括陶俑、瓷器、漆器、青銅器、文房器物、家具等等,有意加入收藏行列者,應先了解自己喜歡哪一類,然後查看相關歷史書籍,或到世界知名的拍賣會或博物館觀摩,亦不妨跟資深的古董商交流。只有經歷時間學習、浸淫和沉澱,才會認識古董的花紋、形態有何價值,以及跟當時的社會文化有何關係。舉例,商代以酒器設計較為特別,周代則以食具款式繁多見稱,這些知識都是從研究、經驗中得知,總言之,在古董鑑賞的世界裏,沒有速成的方法。」對於有意加入收藏行列的人士,蔣小姐建議可從家具入手,因實用性高,質料優劣亦較易分辨,書畫的門檻則是最高,因為要熟悉文人的資料背景,才會了解到文物背後的故事。

Profile

蔣美玲

香港出生,澳洲悉尼大學畢業,修讀東方藝術;現為「燕譽堂」負責人,從事古董行業多年,多次應邀參與世界各地的古董展,足迹遍及巴黎、紐約、三藩市、洛杉磯、上海、北京等城市,並擔任顧問工作。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