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定時 改善睡眠質素

香港人生活多姿多采,放工後不是跟朋友食飯、唱K、睇戲,就是回家煲劇、打機、睇波,遲遲不肯睡覺。即使乖乖上床,也會因為各種外在因素和心理壓力,久久未能入眠。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心理壓力和環境因素都會影響睡眠質素,就算睡足8小時,仍有機會感到疲倦。想告別「熊貓眼」?首要注重睡眠衞生,認清壓力來源,好讓自己能以放鬆心態就寢。

受生活習慣影響

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表示,睡眠質素很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他解釋:「香港是不夜城,窗外不時會傳來各式各樣的噪音,加上香港光害問題嚴重,即使拉上窗簾,仍有機會透入光線,令睡眠質素受到影響。另外,很多人習慣在晚上打機和煲劇,但這些活動會令大腦過分活躍,最終會因為無法放鬆而影響睡眠。」陳醫生又指出,很多人都要開夜車工作,又會在晚上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加上平日要一早起床上班,放假則會把握機會睡到中午,因此大多數人都無法養成定時上床的習慣,這樣欠缺規律的作息習慣,亦會影響睡眠質素:「最理想的睡眠時間為每晚11時到早上7時,但香港人的活動較多,晚上11時就寢不易實行,因此深夜12時睡至翌日朝早7時亦可。假日則不宜睡得太久,最長只可睡多半小時,只有養成這種規律,才有利改善睡眠質素。」

壓力可令人失眠

除了外在環境,壓力、情緒問題等內在因素亦會影響睡眠,陳醫生說:「香港是壓力之都,每個人都有不同類型的煩惱和壓力,更有接近14.5%的人患有抑鬱和焦慮等情緒問題,大腦在睡眠時仍會不停運作,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失眠。」坊間流傳很多聲稱有助改善失眠和睡眠質素的方法,但成效因人而異,甚至會產生反效果,他解釋:「有人認為,晚上喝一點酒可以一覺睡到天明,但其實酒後睡眠,一般處於淺睡狀態,很容易睡醒,而且難以再次入睡。另外,有人會透過數綿羊來幫助入睡,但這種做法不但令腦神經變得緊張,亦會增加心理壓力,無助入睡之餘,更有機會導致失眠。至於服用安眠藥,雖然可以短暫改善失眠問題,但是治標不治本,很容易造成依賴,習慣後會愈食愈多,最終導致沒有服藥便無法入睡。」

做運動有助改善

其實要遠離失眠困擾,最重要是找出壓力來源,加強個人的情緒智商,學習處理壓力和放鬆心情。陳醫生說:「若患上抑鬱、焦慮等情緒病,最好向精神科醫生求助,接受適當治療。另外,如果每星期做3次半小時或以上的帶氧運動,將有助改善睡眠質素,但切記不要在睡前3小時進行,否則有機會帶來反效果。運動以外,不能忽略睡房布置的重要性,有些人會在睡房放置Hi-Fi、電視和電腦,這些雜物會令人分心和不願睡覺。與此同時,使用色調柔和的燈光,把溫度控制在攝氏21至23度左右,同樣有助提升睡眠質素。」陳醫生補充,使用合適的香薰,也有助入眠,但患有鼻敏感或皮膚敏感的人士要謹慎使用;值得一提,聽音樂亦是有效助眠的方法,但必須挑選合適的,同時要預先設定播放時間,避免入睡後被音樂吵醒。

關於「世界睡眠日」

睡眠質素影響生活質素,也影響身心健康,因此為了喚起大家對睡眠衞生的關注,每年3月都會有兩個「世界睡眠日」,一個是由世界睡眠醫學學會(WASM World Association of Sleep Medicine)所發起的「World Sleep Day」,把日子定於每年3月第二個完整星期的星期五(即上星期五),而今年的主題為「Sleep Soundly, Nurture Life」;另一個是由中國睡眠研究會確定,日子為每年3月21日。

撰文、部分攝影:吳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