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是一種將個人閒置資源轉化為價值的經濟模式。借助互聯網,共享經濟讓更多普通人能夠輕鬆出售閒置資源獲得金錢回報。根據普華永道的分析,估計2025年,共享經濟的規模將達到3,350億美元。
共享經濟來勢迅猛,對傳統旅遊業的食、住、行、遊、購、娛的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共享經濟的代表企業Airbnb和Uber首先分割的是「住」和「行」這兩大產業,旅遊行業涉及的環節眾多,產業鏈條極長,為共享經濟提供了廣闊的創意空間。
脫離旅行社和導遊服務,一個共享經濟的使用者,將會採用完全不同的旅遊方式:他們會在Airbnb網站上預訂民宿,用Apps尋找當地家庭享用午餐、租用公共單車遊覽城市、聯絡在地人擔任導遊探索城市……90後出生的消費者,是網絡時代的原居民,他們是共享經濟的消費者,也是提供者。由此可見,共享經濟不會是曇花一現的潮流,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共享平台普及,是一個去中介化的過程,傳統旅行社提供的代訂機票、代訂酒店、導遊等服務的生存空間將愈來愈細。既然共享經濟是大勢所趨,對於香港的中小旅行社來說,運用資訊科技尚未成熟,如何協助他們迎接共享經濟?今年政府撥出一千萬,幫助旅遊業界利用資訊科技提升競爭力、拓展業務,這正是業界探討相關問題的好時機。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