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去」的威脅,人們才會學懂珍惜。
這些年,本土情懷被炒熱,一些以往沒人理會、漸被遺忘的東西,開始受到關注、被人緬懷……事實上,香港的「可愛」,確實令很多人難捨難離,像今日揭幕的書展便有不少以本土文化為主題的新書,更有兩位稀客出場,一位是印度港男,一位是法籍港女,二人均在香港住上數十年,對於這個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並藉着著書,給香港示愛。
11年前,喬寶寶在綜藝節目《殘酷一叮》中一夜成名,是少數能在本地影視圈佔一席位的南亞裔人士。這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到底是怎樣看自己的成長地?他以剛推出的新書,分享自己與一班朋友的親身經歷,雖然書中沒有一句說話是他看得懂,但字裏行間仍盛載着他對香港的不捨之情。
書名叫《香港製造》,這位印度裔的寶寶確實是在香港出生,如今已47歲,對於這個地方的感情,不會少過你和我,就算當年面對97年回歸,兄弟姊妹紛紛選擇移民,他仍不為所動,決定一個人與妻兒留在香港。事實上,喬寶寶居港多年,早已被「本土化」,小時候一放學便追看《430穿梭機》、喜歡看周星馳的無厘頭對白、能說流利廣東話、懂得打麻將……他不介意入鄉隨俗,在懲教署任職時,更學到很多港人也不認識的江湖術語,惟獨是不懂看中文。說到最喜歡的香港文化,他第一時間想起各式地道美食:「我最愛吃揚州炒飯、蝦餃、燒賣、腸粉、魚蛋,還有皮蛋瘦肉粥,我的兒子也一樣呢!」他還笑說,港式印度菜連印度人都讚不絕口,因傳統印度菜的味道太鹹,混合了其他元素,反而較易入口。
大家或會好奇,南亞裔人士在香港不時受到歧視,為何喬寶寶如此鍾情這個地方?「歧視問題在世界各地都存在,我覺得香港是一個和諧社會,多數人都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禮儀,歧視情況算是輕微。回想起來,當年有幸加入演藝圈,多少因為自己擁有這個特別的身份。」為了拍電影,他辭去做了16年的懲教署工作,希望自己的演藝事業能啟發一眾南亞裔同鄉。「記得我入行時,業內未有全職的南亞裔演員,慶幸我有不少演出機會,甚至五音不全都可以唱主題曲,完全超越本身期望。」他又提到,現實中有南亞裔人士做醫生,但從未在幕前見過,南亞裔演員多飾演保安、地盤工人等,但他入行之後,做過警司、法官、律師、醫生等社會地位較高的角色,改變了本地人對南亞裔的固有印象,同鄉亦感到鼓舞。
身為香港人,喬寶寶跟很多打工仔一樣,深深體會到樓價太貴、貧富懸殊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如果有屋住,誰會喜歡住工廈和劏房?其實香港人只要有個安樂窩,怨氣會少好多,但當局的政策總是向大商家傾斜,無視中下階層的苦況,難怪香港人常常要上街遊行了。」他又慨嘆,很多富有特色的本土小店如大牌檔、雜貨店逐漸「被消失」,或迫於無奈轉為樓上舖,屋村的街巿和店舖又被上巿公司接管,導致大集團壟斷,令很多人「冇啖好食」:「住得屋邨的,無不期望街巿平民化,你卻偏偏逼人食鮑魚,榨乾人家的血汗錢,這是甚麼道理?」他希望政府可以借鏡其他地區,多為市民着想,高官們甚至應該來一場真人Show,試試住劏房、去超巿看看物價多貴,就算是做Show,至少讓人知道他們體驗過,不要再那麼離地……
甚麼因素可以叫你捨棄原來的圈子和生活,重新適應一個新環境?對法籍女生Christine Cappio來說,答案是愛情。讀書時代在巴黎邂逅了一位香港男生,認定對方是真命天子,索性「嫁雞隨雞」,跑到香港生活,一住就是30年。這些日子,陪着家人成長,也目擊香港蛻變,感受甚深,遂把自己的留港故事配上自畫插圖,輯錄成《鬼妹講故事》。
故事的開始可追溯至1983年,居於里昂的Christine跑到巴黎修讀藝術,在學院宿舍遇上一位香港男生,漸漸被他的東方人臉孔和大情大性所吸引,繼而相戀起來。「先生是修讀統計學的亞洲人,我則是一個研究藝術的鬼妹,本來生活在兩個世界,偏偏有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讓我們走在一起,大概是『異』性相吸吧!」據Christine憶述,拍拖生活好比一場文化交流─男生會帶女生到中菜館飲茶,女生則會帶男生入藝術館賞畫,就是這樣,日子嘻嘻哈哈的過,直到這位男生完成學業要離開,終令她作出人生一個重要決定:「當時心裏在想,既然男友在法國生活了3年,自己到香港住一陣子,也是理所當然吧!為了追逐愛情,我趁周末到市場打工掙錢買機票,第一次乘坐飛機,第一次踏足亞洲……」
來到香港,Christine坦言有不少地方令她大開眼界,包括香港人的急性子、媲美雪櫃的商場冷氣,而愛逛市場的她,更深深體會到兩地生活的大不同。「在法國的濕貨市場,不同肉類會切好放在冰上,旁邊有標籤;但在香港街市,就要直接跟檔主說你想要的部分和煮法。初期因語言不通,買東西也有困擾,惟有想辦法融入,而第一步就是學好廣東話,這是了解一個地方文化最快捷的方法。當初聽到朋友說『得閒飲茶』,卻遲遲得不到真正的邀請,不明所以,後來才知道這四字詞是保持聯絡的意思。」廣東話的九聲聲調,令不少外國人學得叫苦連天,訪問當日,Christine的廣東話卻說得非常流利,可見她下過不少苦工,而其生活模式也跟一般港人無異─行街、睇戲、食飯、做義工,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居港30年,Christine住遍港、九、新界,欣賞到這個地方的多元化,而灣仔區更令她留下深刻印象。「來港初期住在灣仔,每天走到軒尼詩道乘坐沒有冷氣的雙層巴士上班,細看街上的人,十分有趣。還有,街市檔販當初見我是『鬼妹』,常叫高食物價錢,後來跟他們熟落了,便沒有再被騙,更會送我兩條葱呢!」兩條葱已能討得歡心,這位法籍港女真是可愛!說着說着,Christine又為某些消失的回憶而感慨。「香港有很多特色地方,像街市、大牌檔等等,我都很喜歡,但似乎愈來愈少了。取而代之是大型商場、連鎖店舖等,惟這些東西在世界各地都找到吧……」在《鬼妹港故事》一書,刊載了一幅幅本土味濃的插畫,全是Christine親筆繪畫,希望留住香港獨有的風景,不會隨着城市發展而消失。
生於斯,長於斯,對香港這個家,哪些東西令你最着迷?樓下冰室的菠蘿油?附近人情味的街市與老店?每天都在港島鬧市緩緩穿梭的電車?抑或一幢幢盛載殖民地歷史的舊建築?今年書展,聚焦本土民生的新書多的是,當中不少故事都在你我身邊擦肩而過,有興趣慢慢咀嚼嗎?
今日揭幕的香港書展,已是第27屆,為期7天,星期五、六特設夜書市,開放至午夜,成人讀者能於中午12時前進場,可享早場優惠(票價只需$10),憑今明兩天購買的正價門票票尾,可於星期五、六、日其中一晚(7:00pm後),免費入場1次!
日期:即日至7月26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10:00am~10:00pm、7月22日至23日延長開放至午夜12時(1樓展館)、7月26日提早於9:00am開放、5:00pm關閉
門票:成人$25、小童$10、3歲或以下及65歲或以上免費入場
查詢:1830 670
網址:www.hkbookfair.com
撰文:蔡素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