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但可改變個人命運,亦可惠及家人,盂蘭節就帶出一個這樣的訊息。每年農曆七月盂蘭盛會,廟宇寺觀做法事、民間燒衣、神功戲、向長者贈送糧油……都是道德仁愛所種的善因。
這個節日由古印度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傳入中國,經南北朝篤信佛教的梁武帝推動,成為官方弘揚博愛、孝義的重要環節。它在民間迅速流傳,由於與道教中元節日子相同,道家祭祀地官,孝子賢孫為父母祈福,求神赦免在生父母及祖先所犯下的罪惡,並同時祭祀無主孤魂,反思己過,所以佛道兩家導人向善的宗旨得到歷朝皇帝肯定和尊重。到了唐宋時期,儒家主張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融入到盂蘭節中,令它比中元節更深入民心。
盂蘭節源於目連救母,在目連未受佛祖訓示救母出餓鬼道之前,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佛教起源古印度,由於當地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雨季,常有山洪暴發,這段日子僧侶不外出化緣,一來為安全,二來炎夏蟲蟻孳生,僧侶閉關可避免踐踏殺生。到七月十五日,閉關結束,恢復日常活動,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