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順應天時適者生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卜易、曆法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我們的祖先以生存為第一要務,人類要生存,就要順應天時,明白陰陽(月亮與太陽、黑夜與白晝),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關係),適者生存。

要記錄、順應、掌握一切變化,時間很重要。古代的時間設置,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這個干,是大樹的身軀,支則是樹枝,人類就像一棵樹,枝幹向上生長,根則緊靠大地,頂天立地,生生不息。擇日,是順應天時的具體表現,占星家、曆法家、史官,在天子領導下,清楚記錄甚麼日子、甚麼天象、甚麼徵候,發生了甚麼變化,成為治國的根據。乾隆把歷代文化、政治、歷史、藝術重要著述記載在《四庫全書》,亦把卜易、曆法收錄在內,而且全部經過考證。

最原始的擇日根據,就是「建除十二神」。12,古人認定是一個異數,1年12個月,1日12個時辰,更把12日編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每一日由一神祗來管轄,每位神祗又各有特性,各自管轄不同日子適宜做甚麼,忌諱做甚麼。「建」是十二神中的第1個,「建日」萬事大吉,是好開始,但動土可避則避,也不宜詞訟爭拗。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