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能夠相識、交往已是一種「緣」。患有相同疾病、擁有共同興趣,一次偶遇,一拍即合,「馬凡四人組」由此而來。4位核心成員中,有3人是馬凡氏綜合症患者,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因而更愛惜生命。組合現正聯同Project Artist X與香港馬凡氏綜合症協會合辦展覽《罕遇》,利用熟悉的陶藝跟大家分享對人生的想法。
「馬凡四人組」由4位陶瓷藝術家組成,除趙愛萍(Olga)外,其餘3人──朱翠珊(Judy)、梁慧心(Sandy)與劉志強(Steve)均為病友。採訪當日,Judy與Sandy結伴前來,言談間十分投契,沒想到二人是年初才認識。「今年3月,我們是在馬凡氏綜合症協會遇上的,協會主席Steve與其妻子Olga則是之前已認識。有次,大家一起聊天,得知各人都愛玩陶瓷,在Steve的提議下,我們4人便組成『馬凡四人組』。」
體質虛弱是馬凡氏綜合症患者的共通點,Sandy說:「自小已體弱多病,容易脫骹,過往只是頭痛醫頭,直至進行全身檢查,才得知自己的病因。馬凡氏綜合症牽連的疾病相當廣,因此要找不同專科醫生作診斷。以前打工時,經常要請假覆診,惟一般人未必能理解,甚至存有誤解,所以希望借展覽《罕遇》,加深大眾對這個病的認識。」
在Sandy眼中,患有馬凡氏綜合症的人,身體狀況跟陶瓷的特質很相似:「當陶土浸水溶化,再經過火燒,就會固定成形,其特性是優美而脆弱,但只要好好保存,就可以長留百年之久,正如我們自身的情況。外界誤以為馬凡氏患者弱不禁風,其實只要得到妥善照顧,遠離煙酒,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食物或進行劇烈運動,並按醫生吩咐,一感到胸口翳悶、背部血管帶有撕裂感便立即求醫,患者一樣可以積極、充實地生活!」
Judy補充:「經火燒、上色的陶瓷,有機會跟原先的設計有出入,有驚有喜。這些變數亦好比人生,無論過程如何,結果同樣精彩。」
正如Sandy所言,馬凡氏患者不能提取重物,因此展覽《罕遇》沒有大型陶瓷藝術品;其次,為使展品與主題貫徹,4位藝術家將過往作品重新命名,並因應展場重新修飾,當中可找到不少懸掛於半空的人形陶瓷,各自擺出不同的跳躍姿態。作品名為《舞I》和《舞II》,由Steve創作,運用舞者比喻馬凡氏患者的生活可與一般人無異,活得精彩有活力。Olga的作品《想飛》則道出每個人身後都有一雙翅膀,本應可自由飛翔,卻被無形枷鎖纏繞,猶如患者被外界「定型」。Sandy就將陶土加入紙(紙泥),製作出《層緣》,一層一層圍成花兒盛放的模樣,希望藉着作品向觀眾述說,只要用心感受,便會明白患者更多。
除利用陶瓷表述患者的內心世界,部分作品更以生命力為主題,像作品《終、始》,Sandy用紙泥製成鶴,以拉坯塑造蛋殼形態,象徵自然界的孕育、生長與離開;Judy的《重生》,用陶土塑造枯葉形態,再插上花朵,將植物發芽、開花、凋謝的過程展現出來。她說:「生老病死乃自然界必經階段,自己作為一分子,無論苦與樂,都應積極面對。」
馬凡氏綜合症是一種基因疾病,可影響身體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患者的體質會比常人稍弱,心臟、肺部、眼睛、骨骼以至神經系統都有機會出問題,例如肺部易出現氣胸(俗稱爆肺)、雙眼易有深度近視、骨關節鬆散易有脫骹情況等,詳情可瀏覽網址:www.marfan.org.hk/。
日期:即日至7月1日(星期一休息、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敬請預約)
時間:12:00nn~7:00pm
地點:由心畫廊 (鴨脷洲利興街10號港灣工貿中心1514室)
查詢:2420 7600
朱翠珊(Judy):李惠利工業學院設計(視覺傳達)文憑畢業生,其後取得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純藝術)文學士。曾於2010年參與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的《雙長相因》陶瓷展。
梁慧心(Sandy):1995年開始學習陶瓷,後來成立「手作仔陶室」,2003年修畢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陶瓷課程,更獲得創作獎。作品《層緣》和《喜悅》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
撰文:林慧敏
攝影:梁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