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kar Gyatso敏感字畫

現今社會瞬息萬變,熱門字、敏感字日日新鮮,以香港為例,「地溝油」算是這陣子最多人談論的!這類新增詞彙猶如流行曲,往往被瞬間捧紅,但當有新的事端爆發,它又會被人迅速遺忘。西藏藝術家Gonkar Gyatso利用亮麗的閃石,把這些詞彙重新包裝,借此比喻現代化城市的光芒,進一步闡釋文字涵義,藉此引發反思。

對比觸發聯想

是次個展,Gyatso帶來16件作品,令人最敏感的,非《地溝油》莫屬,3個大字被貼滿大量閃石和立體裝飾,營造強烈的反差,他說:「地溝油本來是有害和極度骯髒的事物,加上大量裝飾後,閃爍的效果與字義形成對比,令人聯想更多。」其實媒體一直以來都喜愛用創新的詞彙形容個別的事件或人物,像「中國大媽」、「土豪」等,在Gyatso眼中,所有的流行短語都具時效性。「最近中央流行用『老虎』一詞形容貪官污吏,過去鄧小平亦曾用黑貓、白貓比喻政治意向,以動物作比擬是非常有趣和聰明的做法,這樣去傳遞政治訊息也成為一時佳話。」

薈萃東西特色

生於西藏的Gyatso,曾學習傳統的唐卡藝術,及至90年代負笈英國修讀藝術碩士學位,在西方藝術浸淫下,令其作品帶有東、西方的創作特色。以最新畫作《香格裡拉》為例,看似一幅曼陀羅的唐卡,但細看之下,會發現多個交通標誌似的自創圖像,加上背後的天秤、吊車和建築材料,正是就地方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議題提出批判。「我曾學習唐卡和水墨,所以在大型畫作中,不難發現東方藝術色彩,像中國畫經常出現的龍、雲紋、太極圖案、佛像等,在加入大量卡通貼紙、雜誌圖案、報紙標語、交通標誌等21世紀的流行文化材料後,既挑戰傳統文化定義,也揭示全球化的新興多元現象。」

彰顯唐卡傳統

唐卡是西藏的傳統藝術,僧侶會把佛教的故事、歷史、哲理,以至西藏的通俗文化一一寄語在畫布上。Gyatso的「唐卡」,雖然在內容上結合與時並進的意象,但外在框架仍依從傳統唐卡的規則,令大眾在觀賞作品時,仍能感受到精神上的靜謐。「唐卡着重比例和幾何表達,通過計算黃金比例而畫出工整的佛像。我的畫作,不論是繪畫佛像或文字,都刻意保留了量度的線條;豐富的畫面內容,正彰顯唐卡不留空白的創作特色。」

以佛像為載體

對Gyatso來說,佛像是一種西藏文化符號,將佛像比喻為一個烏托邦城市的載體,就是希望深入淺出地表達其世界觀。

「每幅畫像、每件雕塑均被流行文化的素材所覆蓋,這些意象和符號象徵社會各個層面的看法,探討範圍非常廣,包括政治議題、文化差異、人民權利、全球化趨勢等;作為載體的佛像,好比一個理想社會,應該能夠包容社會上不同聲音,讓城市能夠多元地發展下去。」

Gonkar Gyatso個展「普普語彙」

展期:即日至10月31日

地點:中環畢打行6樓藝術門

網址:www.pearllam.com/zh-hant

Gonkar Gyatso's Profile

漢名貢嘎嘉措,生於西藏的英籍藝術家,英國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碩士學位畢業,曾於北京學習水墨畫,又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學習唐卡。

多年來,一直致力傳揚西藏傳統文化,作品常見於世界知名畫廊和博物館,更創辦了「甜茶館畫廊」(Sweet Tea House)。

撰文:江蔚賢

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