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垃圾在一般人心中一文不值,用無可用。但正在香港公開大學修讀榮譽理學士應用科學(能源及環境)4年級的張駿霖(Eric),卻將廚餘變成染料,為舊衣物大變「新」;其後更與同學一起把果皮變香精,真正做到廢物利用。而Eric早前憑藉其社企工作室,獲得2013年度綠星級環保大使獎,這對有志投身環保教育工作的他,無疑是一支強心針。
Eric自言從小喜歡大自然及動物,最愛通山跑,但真正了解環保,卻是從高考畢業後開始。「高考成績未能入讀大學的生物科學課程,於是選讀環保學的副學士課程,有機會到不同的綠色團體做義工,從而加深了對環保的知識。」副學士畢業後,Eric希望從事推廣環保的工作,於是選擇到香港公開大學讀能源及環境學科進修,吸取更多知識。
他說:「我學到了很多專業新知識,包括現時很流行的碳審計、能源審計等,對資料的分析能力亦有所提升,對研發工作很有幫助。」而從2012年起,Eric開始研發廚餘的用途,配合廢物管理學知識,及整合網上資料後,成功把廚餘變成染料,用來製作顏料、染衣服等,減少浪費。
去年,Eric與同學一起做畢業習作,把廚餘製作香精,利用蒸餾技術,抽取橙皮的香味成分,再利用儀器製成香精油。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在資源及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製成品效果雖然未算最好,但總算研發成功。Eric笑言,今次完成廚餘變香精的習作,希望有一天能真正實行,減少廚餘,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
同組的同學均認為,今次的功課對學習十分有幫助,特別是組長馮卓瑤,憑藉功課成功獲聘!而落手落腳在實驗室完成研究工作,讓同學學以致用。組員葉詠兒表示,完成製作香精,令她對實驗室的熟悉程度增加,對日後的工作會有幫助,同時也讓她對廢物重新定義。而羅海雯同學則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之下,學到隨機應變解決問題,個人機動性大大提高。
完成畢業功課之後,除了馮卓瑤加入回收組織,Eric與其他組員們開始尋找工作,他們有何出路?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環境及安全科學系系主任邱耀雄博士指,修讀相關學科的畢業生,可考慮的工作範疇甚廣,包括工程人員、檢測驗證、環境審計、碳審計、環保團體等。Eric則選擇了環保教育工作,更早在2012年已與設計師夥伴組成環保社企,宣揚永續設計。而其工作室炮製環保染料,為舊物換新裝的概念,則為他贏得綠星級環保大使殊榮。
「環保不是只想不做,是需要行動的!」Eric有感推廣環保,要針對本身對此無興趣的人,希望能夠憑熱誠燃起別人對環保的求知欲及行動。成立社企1年多以來,他已經舉行70多次工作坊,漸見成效。他說:「到小學及幼稚園舉行工作坊,每次見到小朋友都會問有沒有浪費食物,他們都會說:『全部吃掉,沒有浪費』,我很開心自己做出一點成果。」
撰文:何詩敏
部分攝影:譚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