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誰無過?聖人也會犯錯,何況是平凡人?人的成長、成功,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這個課題,儒、釋、道的看法亦很接近。
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說,改正錯誤,等於做了一件很大、很了不起的善事。相反「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即是人犯了錯,不承認、不改正,那是真正的錯。
佛家講求悟,是醒悟、覺悟、頓悟,悟了就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箇中所講的屠刀,並非殺人的刀,而是心中的孽、惱、煩、執着,也包括行為的過失。只要改好了,就算苦海無涯,亦能回頭是岸;享受佛蔭的慈悲福樂!這與俗世所講的「浪子回頭金不換」道理相近。
道家對於有錯不改的行為,列入「四患」之三——「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很,即執拗,佛家要求「破執」,不要固執,道家則要求不要執拗,勿固執而喜爭拗。人若知錯不改,聽了別人的批評、建議,反而變本加厲,大唱反調,實質只會製造麻煩,為家庭、工作機構、社會、國家帶來不安穩,於人於己毫無好處,更是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