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酸 宮保雞丁

川菜保暖去濕

香港冬天又冷又濕,就算有暖氣都唔多舒服,除了吃火鍋,本公子最愛吃川菜保暖去濕。四川的辣椒種類繁多,每道菜都各自有配搭,同一款辣椒可能吃出千百款口味。不過吃得山珍海錯多,本公子對家常小菜更嚮往。一道宮保雞丁,只集中用乾辣椒和花椒,就已吃出麻辣帶酸的口感。

不知何故,吃親各省地道菜,小菜館都來得比大餐廳感覺更地道。銅鑼灣川味港的威哥,別看他樣子年輕,其實已有多年煮川菜經驗。和他談論有關宮保雞丁的典故和做法,他竟然從袋裏拿了本記事簿出來,原來十多年前在酒店工作的時候,當時內地有四川大廚來港,由於餐廳尚未開張,故跟師傅上了個多月堂,每道菜都抄下筆記。

很多人將宮保雞丁和左宗棠雞混淆了,後者以乾辣椒、炸過花生、黃瓜等炒雞丁,做法較乾身。但宮保雞丁有湯汁,口感濕潤得多,用來撈飯一流。威哥話這道菜做法其實好簡單,首先切雞丁,何謂丁?就是把雞肉切粒至約一截手指的大小,約2cm×2cm,才能配合快爆炒的做法。

菜式來源有三說

翻開泛黃的筆記,只見宮保雞丁傳說有三。一說是清朝咸豐年,原籍貴州的進士丁寶楨,當時曾任山東巡撫和四川總督,聽說做山東巡撫時,叫家中廚師炮製和醬爆雞丁相似的菜式,當時加辣椒和雞肉爆炒,實在很對他的胃口。做了四川總督後,每次宴客都叫廚師用上乾辣椒、雞肉等炒雞丁,就連食客都讚口不絕。到後來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外號就叫丁宮保,他家中最出色的炒雞丁也叫做宮保雞丁了。

至於另外兩個說法,就有丁寶楨到四川時大興水利,百姓們為感謝他的功德,就煮上他最愛吃的炒雞丁,並命名為宮保雞丁。最後一說是丁寶楨在四川微服私訪時,到小餐館吃飯,吃到用花生炒出來的辣子雞丁,覺得超好吃後回家叫廚師再煮,家廚就以宮保雞丁命名呢。

快速爆炒夠鑊氣

威哥稱,做這道菜最重要是用乾辣椒及花椒:「花椒要用靚貨,顏色最好鮮紅色,因為擺得耐會走味,故每次只能小量入貨。乾辣椒可選用子彈椒,其香辣味足。」要將這道菜煮得好,秘訣就是要快。雞丁爆炒後加上辣椒和調味,最後加入上湯、米醋和花生炒好,整個過程只要大概一分鐘便完成,講求師傅的快速。「乾辣椒和花椒令人吃到麻和辣,而最後加入米醋,令雞丁帶點酸味,至於花生則能增加口感。」

看着這道四川家庭菜,正想大快朵頤時,冷不防威哥一聲感嘆。原來近年很多川菜館都幾乎沒有這個菜了,因為愈來愈少人點,實在令人唏噓。其實本公子一向欣賞家庭小菜,好像這道宮保雞丁,做法簡單但又保留到川菜的麻、辣、酸,實在是送白飯佳品。除了川味港,灣仔老城都的煮法都保留傳統,最令人振奮是早前神舟九號的膳食內,就有宮保雞丁這道家常菜,證明它依然有市場。

菜公子Profile

識飲識食翩翩公子,吃盡天南地北,練出一張刁嘴。經常食客三千,宴請邀約也樂意奉陪,但從不賣帳,孰優孰劣一針見血。願與知音人在格子上談美食,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