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閃避球」(Dodgeball),相信很多人立時想到《屎波快閃隊》這套笑片或《熱血高校》電玩遊戲。然而,真實的閃避球絕不兒戲,不但講求技巧與戰術,本地更有熱心人籌辦聯賽,匯集600人齊齊鬥閃鬥避,當中香港隊更多次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外隊交手,並錄得6年來未輸過的佳績;原來「攞正牌」掟人,一樣可以揚威海外!
閃避球運動源於英國,隨着歐洲人移居新大陸而在1900年左右於美國盛行;1902年,日本留美學生將閃避球帶回日本,時至今日更被日本列為學校體育教材之一。至於香港閃避球總會(Hong Kong Dodgeball Association,HKDA)則於2008年成立,並於翌年舉辦聯賽,現分為4個大組別及1個女子組,共600人參與其中,規模媲美很多職業運動聯賽。回想成立之初,總會會長Brian謂一切是機緣巧合︰「其實很多國際學校的小學生從細就接觸閃避球,我亦唔例外,只是一超過12歲就冇人再玩。後來我有個做銀行的朋友玩番,那時他們只是銀行之間的小型聯賽,搞搞吓冇繼續搞落去,我覺得好可惜,便接手下來。」
聯賽最初只有30人,發展至如今規模,Brian指全因閃避球一玩便令人上癮。「閃避球可合法掟人,將工作、生活壓力統統發洩出來,而且愈大力愈好,是很好的減壓方法。」另一港隊成員Adrian更謂︰「雖然閃避球被掟中就要出局,但只要成功把來球接住,便可令出局的隊員回到場中,因此即使餘下一個人也能反勝,全隊當你係英雄,勁有成功感!」Brian指閃避球是一種純群體運動,沒有體格要求,冇分年齡、性別、正副,每位隊員都是主角,「閃避球並非空講蠻力,就算你唔大隻,但若然掟波準、跑得快或避波勁,也能在隊中搵到自己嘅位置,所以我哋比賽時會按各人強項來分配位置,就算女仔都可以擔大旗!」
香港閃避球聯賽現時一年進行兩季,每季約4個月左右,一星期打足4日,比賽期間更有專人拍片記錄,之後HKDA便會為每個參賽者統計數據,例如掟球命中率、接波成功率及出局次數等,然後計算出每個人的平均數值,「這除了有助大家進步外,還方便我們挑選港隊成員。」Brian指出,以前的閃避球沒有劃一場地及規則,不同國家更沒有正規賽事交流,所以一直只算是地區運動。惟自2010年首屆閃避球亞洲錦標賽,HKDA便統一了規則、場地及比賽用波,終於令各國可以切磋交流,自此香港隊亦展開了長勝之路。「香港隊一直未輸過,新加坡、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都是手下敗將,該屆錦標賽中,我們男女子組更齊齊稱冠呢!」然而,發展得如此成功卻不受外界重視,Brian目下最希望能得到政府資助,並推廣至本地中小學,令閃避球在香港能發展得更具規模。
不少運動項目都被改拍成電影或變成遊戲,閃避球亦不例外,2004年美國搞笑電影《屎波快閃隊》便講述正邪兩位主角,為保住一手建立的健身室,以閃避球一決高下。至於遊戲則首推《熱血高校》,它早於1987年在街機出現,及後移植至紅白機,不同角色可投出各種「魔球」。
以前閃避球會用手球或排球來玩,但球身太重,容易令人受傷。現時的比賽用波由Brian自行設計,直徑7吋並僅重140g,雖然球速可達130km/h,但被擊中卻不會很痛。
HKDA聯賽每年於農曆年假後舉行,之前會有訓練班讓新人參與,費用全免。有興趣的話,可上其官網留意最新消息。
1. 比賽開始時,6個閃避球會放於中線位置,哨聲一響便可衝前執起,然後進行攻擊。
2. 投球動作與手球相似,單手投球可令球速更快、球道更直。
3. 面對非正面攻擊,或球速太快,就要閃避;其中前側身閃避可拉近與對手的距離,方便快速反擊。
4. 若想減低被掟中的機會,球員可於後場蹲下,也能乘機觀察對方隊員的特點。
Jo Yau「我玩了1年左右,閃避球不似其他球類咁難學。現在我體能好了很多,手腳協調性和反應都進步不少。」
Max「我初來香港,在這裏朋友不多,但玩了閃避球後,不但發洩到壓力,還識到好多本地朋友,很開心!」
場地︰球場60呎長、30呎闊,兩隊各佔半場,半場面積與排球場相同。
人數︰每隊6至18人,6人企於內場區,其餘則於外場區執波或傳波。6人中起碼一人是女性,若沒有便只能5人作賽。
比賽時間︰分兩局進行,每局20分鐘。
規則︰內場區球員被球擊中身體任何地方,便要即時出局退至外場區。若內場區球員成功接到來球,則可令外場區的隊友「復活」並重返內場。
勝負︰把對方全部球員擊出局,己方便得1分,在限時40分鐘內得分較高的一隊為之勝出。
香港閃避球總會網址︰www.hkdodgeball.com
撰文︰陳志滔
攝影︰林資凱(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