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藍色藝術館

灣仔是本港最早發展之地,新舊中西建築不停交替,

故市貌獨特,而「有色」唐樓也特別多,例如藍屋──整座被塗上藍色的戰前唐樓。而這些古蹟被活化後,部分更變成了民間藝術館;想了解灣仔,怎可能不到此「有色」藝術館。

古蹟活化 留屋留人

藍屋的底細,真有段古。其本身已有90年樓齡,是本港少數仍存有露台的唐樓,它的梯間牆壁、單位窗戶仍為木材製造。其72號地下本為華佗廟,至1950年才由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所開設的武館所取代,到60年代再改為其子林鎮顯的醫館。而1至3樓曾辦學堂,72號A及74號地下也曾開過雜貨店及酒莊。

1990年代香港政府曾為上址翻新,惟當時物料庫只餘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故整座唐樓便塗上藍色,變成今天的「藍屋」。而74號A則由於為私人擁有,故一直維持灰色外牆。2009年藍屋建築群被歸入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名單,並首次採用「留屋留人」活化方式,除為居民加建獨立洗手間及升降機外,也保留了地下原有的灣仔生活館及導賞團,還將開設小食店。

民間學堂 「師傅到」手作展

於2007年,灣仔聖雅各福群會在「藍屋」地下開設了灣仔民間生活館,主力展出舊日灣仔民間生活用品,現進化為「香港故事館」,定期展出聖雅各福群會「民間學堂」工作坊的部分作品。民間學堂既沒證書,也沒專業資格,但會請來香港的紮作師傅、有機農夫、年輕手作人或家庭主婦來擔任導師,教學員一些傳承民間智慧的手藝技能,以提升社區文化的多樣性。

香港故事館現正舉行「師傅到.民間學堂『首』作展」,展出由7位手藝師傅帶領的50位學員,分別學習紙紮、打白鐵、印章雕刻、立體攝影模型、大頭佛及針孔相機製作等技藝,所得到的創作成果;展品會讓你驚嘆,原來多老舊的東西,只要能放心思,也可以轉化成不一樣的藝術品,民間智慧可塑性之高,若因被標籤為「過去式」而被淘汰,就太可惜了。

聖雅各福群會「香港故事館」

時間:11:00am~6:00pm(逢周三及公眾假期休息)

網址:http://houseofstories.sjs.org.hk

灣仔尚有橙、黃、綠屋

灣仔唐樓「色水」多,除藍屋出名外,附近同樣有橙屋、黃屋與綠屋。橙屋最年輕,也是被政府收回時被塗上橙色而得名,但因不足50年而一直未被政府評級為古蹟,2006年時更計劃拆卸,直至2007年才被納入「藍屋建築群」內一併發展。而黃屋則已被列作香港3級古蹟(藍屋為1級),建於1928年的它,充滿歐陸色彩,現也被納入藍屋發展計劃內。

而離藍屋稍遠的綠屋,建於20年代,是典型廣東式唐樓建築,現市區重建局正為綠屋進行「活化計劃」,工程完成後綠屋將會是集畫廊、美術館、影展場、興趣班班房於一身的創意工業場地。

撰文、攝影:劉達衡

藍屋地址:灣仔石水渠街72~74號

橙屋地址:灣仔景星街8號

黃屋地址:灣仔慶雲街2~8號

綠屋地址:灣仔茂蘿街1~11號